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广东省)社员陈志雄,三年来承包集体鱼塘从八亩扩大到355亩,承包金额从1700元上升到50923元。人们议论较多的是陈志雄的“雇工问题”。承包的鱼塘面积大,管理不过来,请了一些人帮他管理。一种是定期一年的,一种是临时性的零工。去年,他请零工400个。今年,他请了五个定期一年的工人,估计还需请零工1000个。
(2)小史同学认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经济特区建立的结果。你同意小史同学的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广东省)社员陈志雄,三年来承包集体鱼塘从八亩扩大到355亩,承包金额从1700元上升到50923元。人们议论较多的是陈志雄的“雇工问题”。承包的鱼塘面积大,管理不过来,请了一些人帮他管理。一种是定期一年的,一种是临时性的零工。去年,他请零工400个。今年,他请了五个定期一年的工人,估计还需请零工1000个。
——摘编自1981年5月29日《人民日报》
(1)指出材料中“社”的名称。(2)小史同学认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经济特区建立的结果。你同意小史同学的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制度的实行,有助于把***李耀基时说:“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第次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材料三 1978—2013年海峡两岸贸易情况统计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并写出最早在哪里实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国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的特色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三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中国人民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
材料一:这一制度的实行,有助于把***李耀基时说:“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第次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材料三 1978—2013年海峡两岸贸易情况统计表
年份 | 1978年 | 1983年 | 1988年 | 1993年 | 1998年 | 2003年 | 2008年 | 2013年 |
金额 (亿美元) | 0.5 | 2.5 | 27.2 | 144.0 | 205.0 | 583.6 | 1292.2 | 1972.8 |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台港澳司网站)
材料四 新闻两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并写出最早在哪里实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国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的特色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三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中国人民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终于动摇了“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路线,使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循着这条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福建省区域对外开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两个贡献。请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同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能够屡创佳绩?
材料一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终于动摇了“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路线,使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循着这条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摘编自孙海涛《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时间 | 历史事件 |
1980年 | 建立深圳、厦门等4个经济特区 |
1984年 | 开放广州、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1985年 | 开放长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等经济开放区 |
——摘编自王硕《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材料三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各族人民永远怀念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2)根据材料二,概括福建省区域对外开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两个贡献。请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同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能够屡创佳绩?
4.
材料论述。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1)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1)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选择题- (共30题)
7.
1972年,中美两国领导人以战略家的勇气和智慧,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尼克松访华标志着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B.两极格局结束 |
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D.中美开始长期对抗 |
8.
学习中国现代史应形成的整体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
C.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历史 |
D.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
10.
1956年《人民日报》发表了通讯《第一张订货单》:“上海私营建船厂,国家送来了5个月10艘转载量为550吨驳船的订货单,把那些小船厂的资本家吓了一跳……可是奇迹终于发生了!仅仅两个多月,工厂把4条船送进了黄浦江。”材料中的“奇迹发生”主要是由于
A.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 |
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2.
1980年,面对意大利记者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邓小平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B.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
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D.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
14.
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先后克服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公有制崇拜”其中克服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一步是
A.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
C.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中共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
15.
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柱状下图,江苏省GDP的迅速增长与我国确立和不断完善的哪一经济体制密切相关?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
B.农村经济体制 |
C.城市经济体制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0.
有人这样评价某文献:它总结了中国人民百余年来斗争的经验,特别是近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斗争的经验,被称为新中国的大宪章,它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该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共同纲领》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民国约法》 |
21.
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上礼炮齐鸣28响,表示
A.当时我国有28个民族参加开国大典 |
B.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英勇斗争的28年 |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28年 |
D.组成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委员会的28个单位 |
22.
1950年下半年开始,福建省逐步没收地主的土地,并把没收来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其依据是
A.“双十协定” |
B.《中国土地法大纲》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23.
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这则材料反映出
A.消灭了土地私有制 |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C.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 |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
25.
从前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自己的航空、机床、汽车。与上述现象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 |
B.新中国的成立 |
C.“一五计划”的实施 |
D.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述条文最早出现于
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法》 |
B.1949年《共同纲领》 |
C.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30.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A.背景 |
B.目的 |
C.内容 |
D.作用 |
31.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刘少奇被开除出党 |
B.“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
C.“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所有工作全面停顿,毫无建树 |
D.“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四人帮”被粉碎 |
33.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哪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解决“乡愁”的方针政策不包括
A.武力解决 |
B.调整“三不”政策 |
C.八项主张 |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