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8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材料三:“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
(1)材料一中漫画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请写出漫画中被割占地区回归祖国后,我国在该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哪些“声音”?(列举两例,
(3)材料三中的“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是指什么?打开这扇“窗”的决策是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来的?
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重庆举行两会恢复协商以来的第五次领导人会谈。双方就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进行了磋商,回顾了两会所签协议的执行情况,讨论了两会第六次会谈议题规划及会务合作等事宜。两会的交流互访,对于促进两岸加深了解、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具有特殊意义。希望两会在继续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同时,加强两岸文化、教育、新闻、卫生等领域的交流,不断丰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涵。

请完成:
(1)“两会”分别是何时成立的?第一任会长或董事长分别是谁?
(2)17年前“两会”在何时何地签署了什么协议?产生了什么影响?
(3)请对两岸关系进行展望,说说你对这一展望的依据。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由于成功地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
请回答:
(1)材料中的“A”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写出它的名称。
(2)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到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你认为这一成就的取得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转折性会议有直接关系?如今我国不断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本世纪初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战略政策?
(3)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少于两条)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 望我大陆 / 大陆不可见兮 / 只有痛哭 /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 望我故乡 / 故乡不可见兮 / 永不能忘 /
山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觞。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
(1)此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古代史上台湾曾被________ 国侵占过。民族英雄________ 赶走侵略者,收复台湾。
(3)近代史上台湾曾经被哪国割占过?何时收回的?
(4)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5)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什么方针?
材料一:如图,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事件有利于推进世界和谐

材料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中美关系是典型的大国关系,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双方虽然在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认识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这就体现了“积极”。新华网
请回答:
(1)写出事件的名称:图二 ;图三 ;图四 ;
请将四幅图片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
(2)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共同涉及了哪一问题?今天,外国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图二这一历史事件距今已有多少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什么时候?
(4)根据材料二思考中美两国社会制度有何不同?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什么倡议?
(5)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经历过一系列挫折。历史已今非昔比,中美关系发生这种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出怎样有益的启示?
“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
请你回答
(1)文中的“从此”所指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什么构想的成功实现?这一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
(2)这一构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作为青少年,为了祖国的统一你应该怎样做?
2.选择题- (共22题)

A.反映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
B.表明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
C.标志着两岸实现了和平统一 |
D.表明国共两党再次实现合作 |
阅读下列材料: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请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请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请回答:
A.“一国两制” |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C.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8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