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平江九中2018年八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877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1

1.综合题(共3题)

1.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至1953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篇——土地制度深恶痛切)
材料一

(探究思考)
(1)材料一与解放前的哪一经济制度有关?这一制度给新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采取什么措施?
(政策篇——有法可依目的明确)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
(改革篇——土地易主欢欣鼓舞)
材料三

(3)上面漫画与哪一事件有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农民”回家乡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
(意义篇——农民翻身巩固政权)
(4)结合土地改革的意义分析材料二中土地改革的目的实现了吗?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请再举出两项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1)材料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为改变上述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材料三:

(3)一五计划起到了什么作用?
(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哪里?
(5)联系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交通运输领域和工业领域的建设成就各一个?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成功而努力。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乔冠华(左)开怀大笑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亮相国际外交舞台是在什么会议上?(
(2)材料二中的国际会议是指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亚非各圉的矛盾、分歧提出了什么方针?
(3)材料三中的情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再举出两例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外交成就。
(4)旧中国外交上处处挨打,新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25题)

4.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后,美国代表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代表们“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原因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日关系正常化
C.中美关系正常化D.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A.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B.颁布《土地改革法》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6.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是
A.开天辟地
B.当家作主
C.胜利曙光
D.重返联合国
7.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 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8.
下图诗歌的创作背景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9.
2016年4月1日,由韩国政府移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批烈士遗骸在沈阳安葬,这些烈士是早下列哪一次战争中牺牲的
A.甲午战争
B.抗日战争
C.辽沈战争
D.抗美援朝
10.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
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胜利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西藏和平解放
12.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13.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14.
下列哪些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和各民族平等,并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社会主义公有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5.
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差距拉大的最重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封锁
B.“大跃进”的影响
C.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D.“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16.
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人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A. 国际主义
B. 无私奉献
C. 救亡图存
D. 居安思危
17.
《我的父亲焦裕禄》一书以女儿焦守云的视角回望了父亲的一生。书中,焦裕禄的事迹应该包括
A.建设大庆油田
B.研制原子弹
C.治理兰考“三害”
D.培育杂交水稻
18.
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D.“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19.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20.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  )
A. 1949年 B. 1953年 C. 1954年 D. 1956年
21.

根据汉语或首字母提示完成句子。

22.

根据汉语或首字母提示完成句子。

23.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消息: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一报道出现于
A.土地改革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
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2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25.
1976年胜利通车并且是见证了中国和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友谊的见证的是
A.青藏铁路
B.坦赞铁路
C.埃塞俄比亚铁路
D.青藏公路
26.
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干部中,近八成是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人大代表中分别约占88.4%、92.6%、和99%。这体现了我国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注重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C.少数民族享受比汉族更多的权利
D.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
27.
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表现了老一辈科学家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故事。下列人物在其中必然出现的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邓世昌
D.王进喜
28.
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使她获得此奖的科学成果是
A.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B.带领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C.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