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图1)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图2)

材料三:(见图3)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它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52年到1956年公私经济比例发生什么变化?所有制成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1957年、1984年和1992年三个GDP增长率峰值出现的关键原因。
(3)材料三图中会议上确立了怎样的指导方针?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成功的经验。
材料一:《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图1)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图2)

材料三:(见图3)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它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52年到1956年公私经济比例发生什么变化?所有制成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1957年、1984年和1992年三个GDP增长率峰值出现的关键原因。
(3)材料三图中会议上确立了怎样的指导方针?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成功的经验。
2.选择题- (共37题)
2.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与材料中“社会变革”无关的是
A.三大改造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经济特区的建立 |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3.
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B.中共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C.中共十四大--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
D.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4.
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按反映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②“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③“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④“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①“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②“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③“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④“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A.③①④② |
B.④③①② |
C.①③②④ |
D.①②③④ |
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在这次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下列不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 |
D.实行改革开放 |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拨乱反正,其中,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于
A.中共十二大 |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
D.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
11.
“联合国军”司令官克拉克被迫签了停战协议,他说:“我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关于这场战争描述正确的是
①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②中朝军队并肩作战,九战九捷
③中朝两国军队把侵略者赶回到了三八线附近
④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署停战协定
①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②中朝军队并肩作战,九战九捷
③中朝两国军队把侵略者赶回到了三八线附近
④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署停战协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12.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中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为我们提供了反面教训。文化大革命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
①必须准确判断形势变化,正确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④时刻不忘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①必须准确判断形势变化,正确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④时刻不忘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13.
***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其中,“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指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
B.土地改革的完成 |
C.“一五”计划的完成 |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16.
中国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长期落后,以至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但用于五年建设的财力有限,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应付战争的威胁,也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A.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
B.依据世界形势和基本国情而制定 |
C.重点是发展国防力量 |
D.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
17.
从1958—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出现了重大失误,但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③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④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③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④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A.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
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③④①② |
D.①②④③ |
21.
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关于这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①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等问题
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会议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会议决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⑤会议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等问题
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会议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会议决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⑤会议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②③④ |
D.①④⑤ |
22.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23.
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有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有的……社会差把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A.建立中华民国 |
B.开国大典 |
C.土地改革 |
D.和平解放西藏 |
27.
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斗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
B.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
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
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
28.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历史印记,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全面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 )
A.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 B.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
30.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的方法,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材料中这种开创性的“和平方法”是指
A.建立人民公社 | B.实行赎买政策 | C.建立合作社 | D.实施公私合营 |
31.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的大型纪录片《光辉历程》正在热播,其中有一段回顾了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1956年制定的 |
B.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政府 |
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
D.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32.
《人民日报》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人民日报》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
C.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
33.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34.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 D.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35.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6.
如图所示: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他们要求“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设立经济特区 | B.优先发展重工业 |
C.扩大企业自主权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3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