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探究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大业。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和平建议及在人大常委会上的报告,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对台工作方针。
★1979年元旦,为了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1)材料一反映出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分别是什么?
(2)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所示会议召开于哪一年?
(3)请结合所学的中国现代史相关知识,概述党和政府在1979年提出对台方针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大业。
材料一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和平建议及在人大常委会上的报告,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对台工作方针。
★1979年元旦,为了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出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分别是什么?
(2)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所示会议召开于哪一年?
(3)请结合所学的中国现代史相关知识,概述党和政府在1979年提出对台方针的背景。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归纳上述成就的主要影响。
材料一 “空军一号 ”起飞不久,派驻机场的同志跑来报告说:外交部值班室来电话,说联大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决议”。
材料二 叶帅(叶剑英元帅)说:刚才基辛格在汽车里还对我讲,美国的两个提案肯定能得到半数以上的赞成票,中国进入联合国还得等一年。美国总统专机配备最先进的通讯器材,基辛格这时也一定会知道这个消息,不知他作何感想?
——引自:熊向晖《***“没有想到”的胜利回忆我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经过》
(1)材料一、二所述情形应发生在哪一年?其涉及到的新中国重大外交成就分别是什么?(2)归纳上述成就的主要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01年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2012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4倍……。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广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誉词扑面而来,中国正在由“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指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
(3)综上所述,关于擦亮“品牌大国”的名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举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材料一

材料二2001年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2012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4倍……。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广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誉词扑面而来,中国正在由“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指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
(3)综上所述,关于擦亮“品牌大国”的名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举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2.选择题- (共18题)
6.
下列关于“一五计划”的结论中,不能据下表得出的是
全国用于农业拖拉机数量及机耕地面积完成情况统计表
全国用于农业拖拉机数量及机耕地面积完成情况统计表
| 计算单位 | 1957年 | ||
计划 | 实际 | 比计划增长% | ||
拖拉机 | 标准台 | 5146 | 1 2000 | 133.2 |
机耕面积 | 万亩 | 758 | 2754 | 263.3 |
A.计划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 B.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
C.拖拉机生产技术大幅提高 | D.发展农业是计划组成部分 |
7.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7年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 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 1%,农业为4.5%,工业为18%。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 年的30%上升到1957年的56.7%。”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一五”计划的实施 | B.公私合营的完成 |
C.土地改革的完成 | D.经济特区的建立 |
11.
20世纪50年代,影片《英雄儿女》主题曲歌词:“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的“人民战士”和“虎豹”分别指的是
A.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 | B.八路军、日军 |
C.红军、联合国军 | D.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 |
12.
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先礼后兵”“师出有名”,如果中国政府从开始就出兵朝鲜,则“名不正、言不顺”,对内不能激发起广大人民群众对战争的支持,对外则无法争取到国际社会的援助。直到美军越过三八线后才出兵朝鲜,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高超的政治智慧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为最后反得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学者在此强调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A.展示了新中国军事实力 |
B.主要得益于国际社会援助 |
C.激发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
D.改变了人民群众对战争的看法 |
14.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15.
学完1956~1976年的中国历史之后,有四位同学分别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下列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貌的是
A.古老中国的伟大复兴 |
B.东方巨龙的再次腾飞 |
C.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 |
D.发人深省的民族浩劫 |
16.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C.“一带一路”倡议 |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
17.
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每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以回顾历史,启示后人。其中,“1978年的足迹”的解说词应当是
A.举国欢庆,翻身作主 |
B.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
C.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
D.十年动乱,经济停滞 |
18.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再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并被评选为上一年度的世界风云人物,他能够获选是因为( )
A.率军挺进大别山 | B.指挥淮海战役 | C.领导改革开放 | D.香港回归 |
19.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求同存异”方针 |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D.“一国两制”构想 |
20.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B.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B.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