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材料二:到1956年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

***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的奠基石
(1)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党和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哪两方面的探索?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两方面的探索之间的联系。
(3)据材料三,谈谈这一时期党和政府的探索对我国工业发展的意义。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材料二:到1956年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的奠基石
(1)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党和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哪两方面的探索?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两方面的探索之间的联系。
(3)据材料三,谈谈这一时期党和政府的探索对我国工业发展的意义。
2.
根据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他们(指下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依次写出三位历史人物的名字。
(2)请你选择其中一位说说他能成为当时感动中国的理由。
(3)以上三位历史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1)他们(指下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依次写出三位历史人物的名字。
(2)请你选择其中一位说说他能成为当时感动中国的理由。
(3)以上三位历史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材料二中“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具体是指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二组合到一起,请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4)回想过去,关注当今,展望未来,你对中国外交事业的变化与发展有什么感触或体会?
材料一:“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
材料二:“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材料二中“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具体是指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二组合到一起,请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4)回想过去,关注当今,展望未来,你对中国外交事业的变化与发展有什么感触或体会?
4.
识图,回答问题。

(1)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在哪方面取得的成就?
(2)图一中的人物有什么重要贡献?被誉为什么?
(3)请你给图二、图三各配一句解说词。
(4)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怎样的认识?

(1)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在哪方面取得的成就?
(2)图一中的人物有什么重要贡献?被誉为什么?
(3)请你给图二、图三各配一句解说词。
(4)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怎样的认识?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盛典?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盛典?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2.选择题- (共23题)
6.
这一时期我们有失误、有曲折,但同时也取得令人引以为豪的成就,而且这些成就是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这一时期”是指
A.1953—1956年 |
B.1956—1966年 |
C.1966—1976年 |
D.1978年至今 |
7.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
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A.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 B.颁布《土地改革法》 |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10.
每个年代都有特殊的生活记忆。下列四组关键词,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状况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A.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三大改造 浮夸风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C.经济特区 “三面红旗” “铁人” |
D.“两弹元勋”“走资派” 红卫兵 |
11.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让你写篇社论,你会写
①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
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④显示了美国的实力
①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
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④显示了美国的实力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2.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
A. 《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地主和富农 | 占乡村人口不到10% | 占有土地70—80% |
贫农、雇农和中农 | 占乡村人口90% | 占有土地20—30% |
A. 《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自学笔记,在“内容”处应填写的是


A.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
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9.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依法治国的方针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政治协商制度 |
24.
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请你在此卡片的横线处填写适当的内容,使其完整:
时间:1953年底首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时间:1953年底首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求同存异”方针 |
C.四项基本原则 | D.一个中国原则 |
25.
20世纪中期,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感慨地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
A.中美关系缓和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
C.中美正是建交 |
D.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
26.
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