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九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854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8/11

1.综合题(共4题)

1.
世界近现代史上,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大国之间博弈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默克尔访日期间表示,德国之所以在战后能够重新屹立于国际舞台,是因为它敢于正视自己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从而获得邻国的尊重和谅解。……日本从战争结束的那天起,就一直不承认自己的失败,一直在掩盖、修饰自己的罪恶,愚弄国民、推卸责任,把侵略战争说成是“自存自卫和亚洲和平”的战争,把亚洲殖民化说成是“大东亚共荣”。自安倍第二次执政以来,通过压制舆论、挟裹国会等手段,大力推动扩军备战的“新安保法制”。不难看出,日本政府已经打算彻底放开自卫队的手脚。
(3)根据材料三说明现在的德国和日本对二战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你怎么看待日本安倍政府的行为?(1分)
2.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指出:“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十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为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
(2)在这场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哪两个国家先后建立起法西斯恐怖统治,从而形成了世界大战的欧洲和亚洲策源地?(2分)
(3)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在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推行什么政策?请举出一个代表性的例子。(2分)
3.
名人信件和日记能够反映时代风貌,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的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材料二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明智试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1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说明20世纪30年代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苏两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对20世纪40年代的国际形势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
4.
(1)仔细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2分)
A.此处发生的战役开辟了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第二战场
B.此处召开了协调盟国行动的重要国际会议,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

(2)仔细观察图片指出二战后期德国面临的战争形势是怎样的?(1分)

2.判断题(共1题)

5.
判断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5分。
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常被简称为二次大战、二战等)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发的全球性军事冲突,整场战争涉及到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以及所有大国,最终分成了两个彼此对立的军事同盟——同盟国和轴心国。这次战争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整整有超过1亿多名军事人员被动员并参与这次军事冲突。主要参战国纷纷宣布进入总体备战状态,几乎将自身国家的经济、工业和科学技术都应用于战争之上,同时也将民用与军用的资源合并以方便统筹规划。而包括南京大屠杀和犹太人大屠杀以及在战争中日军对中国军民进行细菌战以及美国对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弹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自有记录以来涉及最多大规模民众死亡案例的军事冲突,总计将近有5000万至7000万人因此而死亡,这也是让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机读卡上涂“A”;违背了上述信息所表达意思的,请在机读卡上涂“B”;上述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机读卡上涂“C”。
1.发生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二战最终分成了两大军事同盟。 (    )
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全球性军事冲突。 (   )
3.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    )
4.德国的细菌战造成犹太人的大量伤亡。(    )
5.面对法西斯的疯狂侵略,中美英法等国家最终结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

3.选择题(共7题)

6.
抗战时期,有位人民教育家于1939年在重庆合川县草街子的古圣寺创办了育才学校,他倡导“教学做合一”,理论联系实际。请问这位教育家是
A.张伯苓B.郭沫若C.陶行知D.董必武
7.
以下对应关系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列夫·托尔斯泰---《复活》B.贝多芬---《向日葵》
C.达·芬奇一《最后的晚餐》D.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中的“一国”是指
A.英国B.奥匈帝国
C.德国D.意大利
9.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矛盾主要集中表现为
A.俄德矛盾B.法德矛盾C.法意矛盾D.英德矛盾
10.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 20 年的休战!”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凡尔赛和约》( )
A.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不可能带来任何和平局面
C.激化了日本与美国之间的矛盾
D.解决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11.
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此条约的最大受害者是( )
A.中国B.美国C.日本D.英国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每一个阶段往往都是以进攻的一方发动突然袭击开始的。下列战役不属于突然袭击的军事行动是
A.德国进攻波兰B.德国进攻苏联
C.日本进攻珍珠港D.苏联红军攻克柏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