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山西运城市稷山县八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823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4/6/25

1.综合题(共3题)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分)
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其指导思想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共“七大”确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共“十五大”又把什么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2分)
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主要标志是什么?(1分)
2.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三 建国后粮食总产量年度统计数据(单位:亿吨)

亿吨

 
 
 

材料四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之后的4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4个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是我国1950年至1952年土地改革的主要政策。这次土改主要改变了什么?(2分)
⑵据材料二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2分)这条“路”是指什么?(2分)
⑶分析材料三中1957年至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⑷分析材料三中1978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⑸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1分)
⑹你能从新中国对农业的历次改革中得到哪些启示?(1分)
3.
读图简答(5分)

⑴请你写出上图中A、B、C字母所代表的经济特区名称。(3分)
⑵经济特区的创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你知道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什么作用吗?(2分)

2.选择题(共4题)

4.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胜利B.解放战争胜利
C.开国大典D.三大改造的完成
5.新媒体之所以“新”,体现在两个方面(    )

①速度上的“新”  ②时间上的“新”   ③技术上的“新”  ④内容上的“新”

6.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集体。每个公民都应以关心、负责、合作、分享的态度对待公共事务,热心公益,遵守公德。
7.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集体。每个公民都应以关心、负责、合作、分享的态度对待公共事务,热心公益,遵守公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