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惟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年12月)材料二:据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指国民党政府)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意义下之民主政府。……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见的理由,仍旧继续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
——《艾奇逊致杜鲁门的信》(1949年7月)
回答:
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2分)
②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西方“观察家”眼中的国民政府形象。(4分)
③艾奇逊写这封信时候,中国政治局势如何?他所谓的“显见的理由”是什么?(4分)
④据以上材料给美国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2分)
材料一: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惟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年12月)材料二:据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指国民党政府)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意义下之民主政府。……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见的理由,仍旧继续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
——《艾奇逊致杜鲁门的信》(1949年7月)
回答:
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2分)
②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西方“观察家”眼中的国民政府形象。(4分)
③艾奇逊写这封信时候,中国政治局势如何?他所谓的“显见的理由”是什么?(4分)
④据以上材料给美国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2分)
2.综合题- (共2题)
2.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13分)
材料一:“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①上述材料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材料一强调的核心是什么?材料二强调的核心是什么?(4分)
②材料一路线指引下的行动是什么?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什么?(4分)
③从上述材料中概括一个核心观点并加以评述(5分)
(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种观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所学知识和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100字左右。)
材料一:“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①上述材料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材料一强调的核心是什么?材料二强调的核心是什么?(4分)
②材料一路线指引下的行动是什么?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什么?(4分)
③从上述材料中概括一个核心观点并加以评述(5分)
(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种观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所学知识和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100字左右。)
3.
读图回答问题(15分)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又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其中领袖外交对一个国家的外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首次访问苏联(图一组)

材料二:(图二组)

对此次领袖外交,西方新闻界称作是 “改变世界的一周” 对此***却说“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要不,他隔海骂了我们好多年,为什么又要飞到北京来?”
材料三:(图三组)分别为应联合国要求,中国向海地派出了第一支赴国外执行维和任务的防暴警察部队;中国赴刚果维和医疗分队;南京女警戴铭赴科索沃维和

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的领袖外交是在什么外交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有什么具体的外交成果?结合材料所处的时代特点分析此次领袖外交有什么意义?(7分)
②材料二的领袖外交有什么外交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变世界的一周”的含义?(6分)
③材料三得出那些结论?(2分)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又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其中领袖外交对一个国家的外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首次访问苏联(图一组)

材料二:(图二组)

对此次领袖外交,西方新闻界称作是 “改变世界的一周” 对此***却说“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要不,他隔海骂了我们好多年,为什么又要飞到北京来?”
材料三:(图三组)分别为应联合国要求,中国向海地派出了第一支赴国外执行维和任务的防暴警察部队;中国赴刚果维和医疗分队;南京女警戴铭赴科索沃维和

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的领袖外交是在什么外交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有什么具体的外交成果?结合材料所处的时代特点分析此次领袖外交有什么意义?(7分)
②材料二的领袖外交有什么外交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变世界的一周”的含义?(6分)
③材料三得出那些结论?(2分)
3.选择题- (共39题)
4.
1945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后,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社称“这个行动宣告了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


A.占领上海国民党统治宣告结束 |
B.美国已经放弃了对国民党的支持 |
C.解放军纪律严明是夺取胜利的保证 |
D.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
9.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A.人民群众直接参加了淮海战役 |
B.人民群众是淮海战役胜利的首要条件 |
C.人民群众的后勤支持为胜利提供保障 |
D.人民群众用小车参加淮海战役 |
11.
下图是对解放战争某个时期具体史实的说明, B项比较合适的史实是


A.敌我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
B.国民党对解放区实行“双矛攻势” |
C.中共中央撤离延安 |
D.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王牌师”整编七十四师 |
13.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材料中所说的停战协定是( )
A.《朝鲜停战协定》 | B.《抗美援朝战争协定》 |
C.《雅尔塔会议协定》 | D.《慕尼黑协定》 |
14.
每个年代都有其特殊的记忆。下列四组关键词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状况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A.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县委书记好榜样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浮夸风 |
C.“红旗”轿车、“三面红旗”、“铁人” |
D.“两弹元勋”、“走资派”“红卫兵” |
15.
“今天这个日子不寻常,对我们藏族人民来说更不寻常。”2011年5月,在某次重大庆祝活动中,藏民边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者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次活动纪念的是( )
A.设置宣政院 | B.设置驻藏大臣 |
C.西藏和平解放 | D.青藏公路建设通车 |
16.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述表述的是三大改造的
A.目的 | B.时间 | C.内容 | D.意义 |
18.
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的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他的这段话的背景是
A.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 B.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
C.三大改造的进行或完成 | D.三大改造后期的急躁和冒进 |
23.
“四人帮”横行时期,宣传部小李到乡下搜集“形势大好”的典型事例,参加座谈会的群众一言不敢发,在小李的再三启发下,马大爷开口了:“要说形势嘛,那当然是大好。去年我一家5口,4个壮劳力,干了一年,十屁股的债就还了九屁股。你说好不好?小李接道:“是好,是好!”马大爷气鼓鼓地说:“可我还欠一屁股的债呢!”众人大笑。你说一说这则笑话讽刺了什么?
A.讽刺了“四人帮”祸国殃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国民经济基本没有提高 |
B.讽刺了“四人帮”祸国殃民,在“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治遭到破坏 |
C.讽刺了“四人帮”祸国殃民,在“文化大革命”中,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 |
D.讽刺了“四人帮”祸国殃民,在“文化大革命”中,民众参与意识较差 |
25.
在北京打工的阿发发现几乎所有的饭店都流行这道菜,但是其作料油炸面筋供应却很紧张。他马上创办了一家小型面筋加工厂,获利丰厚。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阿发创业成功的因素是
A.市场需求 | B.生活环境 | C.环保意识 | D.兴趣爱好 |
26.
“说凤阳,道凤阳,十年倒有九年荒”“改革鼓点先敲响,盖了楼房喜洋洋。”这两段花鼓词反映了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发生这一变迁的原因是
A.掀起大跃进运动 |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8.
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说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 B.南方谈话 |
C.“文革”时期全面整顿 | D.中共十五大 |
29.
在中英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时,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是指( )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不妥协 |
B.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声誉 |
C.一个国家的综合因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就越大 |
D.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
30.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当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这一原则的吗?
A.美国长期对中国实行包围、封锁 |
B.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冲突 |
C.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上攻击共产主义 |
D.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
40.
被人们称赞为“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以他的胆识、专注、智慧和淡泊名利的精神,成为“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说明
A.科学家是对社会贡献最大的人 | B.种子是改变世界的决定性因素 |
C.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我国成为发达国家 |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9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