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材料一中的图一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以它为基础,形成了一战后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哪一个国际组织?
素养二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材料二: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
素养三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材料三: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
(注: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
素养四历史归纳,是指能够对比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对相关史实进行分析、总结并运用的能力。
材料四:“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5)历史是一门智慧之学,你认为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史学素养,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素养一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材料一中的图一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以它为基础,形成了一战后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哪一个国际组织?
素养二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材料二: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
——林•亨特《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
(2)从内容方面来看,材料二中三个法律文献的相同点是什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素养三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材料三: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
1952年 | 1967年 | 1975年 | 1983年 | 1991年 | 1999年 |
1215855 | 2433880 | 3213870 | 3836859 | 467229 | 5403597 |
(注: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
——(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3)写出1952年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概括统计表反映的经济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素养四历史归纳,是指能够对比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对相关史实进行分析、总结并运用的能力。
材料四:“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4)依据材料四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经济政策或相关历史事件2例。(5)历史是一门智慧之学,你认为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史学素养,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2.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世界近代史上大国的崛起离不开政治、经济、科技、思想理论等方面的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制度创新】
材料一:革命成功后,英国国会颁布了一个正式的“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有效限制……英国之所以能在群雄林立的欧洲脱颖而出并顺利实现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领先于它那个时代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政治体制。
——摘自张国君著《大国是怎样崛起的》
(1)材料一中英国领先于那个时代的“政治体制”是什么?并分析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二:为了证明自己政策的合理性,革命者主张人民主权——合法的政治权利不属于国王而属于组成社会的民众。北美革命者宣称脱离英国而独立,建立一个在人民主权原则上的新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76年北美人民是如何依据人民主权的原则建立新政权的。
【科学技术创新】
材料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相对应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我认为,下一次工业革命是能完全替代人角色的智能机器人革命。
——黄晓庆(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
(3)分析材料三,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的重大发明。人类分别进入什么时代?
【思想理论创新】
材料四: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4)材料四的著作标志着哪一个新理论的诞生?在它的指导下,工人阶级开展了夺取政权的尝试,请写出相关的历史事件。
【政治制度创新】
材料一:革命成功后,英国国会颁布了一个正式的“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有效限制……英国之所以能在群雄林立的欧洲脱颖而出并顺利实现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领先于它那个时代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政治体制。
——摘自张国君著《大国是怎样崛起的》
(1)材料一中英国领先于那个时代的“政治体制”是什么?并分析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二:为了证明自己政策的合理性,革命者主张人民主权——合法的政治权利不属于国王而属于组成社会的民众。北美革命者宣称脱离英国而独立,建立一个在人民主权原则上的新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76年北美人民是如何依据人民主权的原则建立新政权的。
【科学技术创新】
材料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相对应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我认为,下一次工业革命是能完全替代人角色的智能机器人革命。
——黄晓庆(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
(3)分析材料三,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的重大发明。人类分别进入什么时代?
【思想理论创新】
材料四: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4)材料四的著作标志着哪一个新理论的诞生?在它的指导下,工人阶级开展了夺取政权的尝试,请写出相关的历史事件。
3.
史实、史料、史感、史事是历史课堂学习的核心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史实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写出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面临的社会危机,这两个国家解决危机的方式是什么?
(2)史料印证史实。
甲:对于在这里的我们而言……更多地吸取他们(阵亡将士)的献身精神,完成他们已经完全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坚信……一个由人民组成、人民治理并且为了人民的政府将在地球上永存。
——林肯1863年在葛底斯堡军人公墓落成仪式上的演说词
写出材料甲中演说词发表的历史背景,以及林肯演说时的身份。与1860年以前相比,演说词中的“人民”增加了哪些新成员?写出增加的主要原因。
(3)史感源于史实和史料。
乙: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写出一战前法国参加的军事集团的名称,根据材料乙写出战争的直接结果。回顾一战的历史,你有何感想?
(4)史事是对历史的重构。
丙: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蒙昧的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力的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重构“启蒙运动”这一史实。
(1)史实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写出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面临的社会危机,这两个国家解决危机的方式是什么?
(2)史料印证史实。
甲:对于在这里的我们而言……更多地吸取他们(阵亡将士)的献身精神,完成他们已经完全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坚信……一个由人民组成、人民治理并且为了人民的政府将在地球上永存。
——林肯1863年在葛底斯堡军人公墓落成仪式上的演说词
写出材料甲中演说词发表的历史背景,以及林肯演说时的身份。与1860年以前相比,演说词中的“人民”增加了哪些新成员?写出增加的主要原因。
(3)史感源于史实和史料。
乙: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写出一战前法国参加的军事集团的名称,根据材料乙写出战争的直接结果。回顾一战的历史,你有何感想?
(4)史事是对历史的重构。
丙: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蒙昧的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力的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重构“启蒙运动”这一史实。
2.选择题- (共18题)
7.
“拿破仑的军队每到一处就宣布解放农奴,取消封建特权,唤起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意识……” 如果以推动文明进步的角度肯定拿破仑,不可选择的史实依据是 ( )
A.夺取政权,加冕称帝 |
B.打败反法联军,冲击欧洲封建势力,扩散法国大革命成果 |
C.征战欧洲,扩疆拓土 |
D.亲自主持编制并颁布实施《民法典》 |
10.
英国船运业中心利物浦的一位作家这样写道:“我们的港口是靠非洲奴隶贸易积累起来的资本建立的,是以活人的血肉为代价奠定了我们事业的基础。”这位作家评论的史实是( )
A.工业革命 | B.新航路开辟 | C.鸦片贸易 | D.三角贸易 |
12.
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达芬奇——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神曲》 |
B.爱因斯坦——近代物理学的奠基者——《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C.伏尔泰——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战争与和平》 |
D.贝多芬——近代伟大的音乐家——《英雄》交响曲 |
13.
沃尔•特拉斐尔在《美国世纪》中写道:“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美国技术取得大发展的政治条件是( )
A.民族独立 | B.国家统一 | C.经济发达 | D.政府重视 |
14.
一部纪录片中这样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如何理解牛顿的成就
A.他的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 |
B.他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 |
C.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
D.他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
15.
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读下表后,能够得出的直接结论是
项目 名称 | 参战国(个) | 卷入人口(亿) | 伤亡人员(亿) |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30多 | 15 | 0.3 | 1805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60多 | 20 | 1.7 | 40000 |
A.两次世界都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 |
B.两次战争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
C.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
D.两次战争都是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
17.
罗斯福曾说过,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国遭到了突然和蓄谋的进攻。那么,在这个日子发生的事件是
A.慕尼黑阴谋 |
B.日军偷袭珍珠港 |
C.诺曼底登陆 |
D.美国轰炸南联盟 |
18.
《全球通史》 :“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它 (工业革命)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明治维新后,曰本出现洋楼、西餐 ②中国洋务派兴办新式民用工业③工业革命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④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中国教育模式
①明治维新后,曰本出现洋楼、西餐 ②中国洋务派兴办新式民用工业③工业革命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④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中国教育模式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19.
1957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学课程,60年代开始产、学、研、相结合。这说明“二战”后日本()
A.推行了非军事化管理 | B.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 |
C.实行了政治民主改革 | D.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 |
20.
二战后欧洲逐步走向联合,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20世纪60年代欧共体成立 ②20世纪90年代欧盟成立
③2002年欧元在全欧洲使用 ④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①20世纪60年代欧共体成立 ②20世纪90年代欧盟成立
③2002年欧元在全欧洲使用 ④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