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二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启蒙运动在理论上为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以及欧洲和美洲的其他革命和改革做了准备。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材料三 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重要标志,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它让共产主义运动从幽灵变成了一轮喷薄欲出的朝日。
——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王学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莎士比亚的这段话表达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什么主流思想?请写出一部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2)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对当时西方的哪些思想进行了有力批判?受启蒙运动影响的这些革命具有什么共同性质?
(3)材料三是对哪一部经典著作的赞誉?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什么运动的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理论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一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二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启蒙运动在理论上为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以及欧洲和美洲的其他革命和改革做了准备。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材料三 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重要标志,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它让共产主义运动从幽灵变成了一轮喷薄欲出的朝日。
——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王学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莎士比亚的这段话表达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什么主流思想?请写出一部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2)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对当时西方的哪些思想进行了有力批判?受启蒙运动影响的这些革命具有什么共同性质?
(3)材料三是对哪一部经典著作的赞誉?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什么运动的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理论有什么积极作用?
2.
阅读下列有关美国历史的四段材料:
材料一 我们相信这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他们被他们创世主赋予某些不可割让的权利,其中包括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二 “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摘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材料三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劵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声。29日,交易所股票再度狂跌……。
材料四 1935年《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其中劳资代表各占一半;同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第1节是每州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孤寡老人提供财政资金,……为资助各州实施失业补助法,特批准拨款。”1938年:颁布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长工时,禁止雇佣16岁以下的童工。
——摘自《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年的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与美国历史上哪部历史文献有关?据材料概括指出这部历史文献表达的思想内容。
(2)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是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位美国人的伟大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段材料所涉及的相关历史事件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共同历史作用。
(4)材料三与美国历史上什么事件有关?
(5)根据材料四判断这是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从材料中归纳出此次改革涉及到的几个主要方面.
材料一 我们相信这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他们被他们创世主赋予某些不可割让的权利,其中包括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二 “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摘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材料三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劵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声。29日,交易所股票再度狂跌……。
材料四 1935年《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其中劳资代表各占一半;同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第1节是每州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孤寡老人提供财政资金,……为资助各州实施失业补助法,特批准拨款。”1938年:颁布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长工时,禁止雇佣16岁以下的童工。
——摘自《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年的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与美国历史上哪部历史文献有关?据材料概括指出这部历史文献表达的思想内容。
(2)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是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位美国人的伟大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段材料所涉及的相关历史事件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共同历史作用。
(4)材料三与美国历史上什么事件有关?
(5)根据材料四判断这是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从材料中归纳出此次改革涉及到的几个主要方面.
3.
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同盟条约在维也纳签订,其主要内容是:缔约一方受到俄国进攻时,两缔约国应以其全部军事力量实行互助,不得单独媾和;如果缔约国一方遭到另一国家进攻时,另一方则应保持善意的中立。后来,意大利也与这两国签订了同盟条约。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造成了6200多万人死亡。
材料三 1919年,战胜国与德国签订的条约规定:(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 (2)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 (3)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4)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1)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该条约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哪一国家?材料一中三国所结成的军事集团是什么?为了与该集团对抗,当时欧洲形成的另一军事集团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这一条约叫什么?以这一条约为主所构成的国际新秩序叫什么?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战胜国与德国签订这一条约的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材料一 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同盟条约在维也纳签订,其主要内容是:缔约一方受到俄国进攻时,两缔约国应以其全部军事力量实行互助,不得单独媾和;如果缔约国一方遭到另一国家进攻时,另一方则应保持善意的中立。后来,意大利也与这两国签订了同盟条约。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造成了6200多万人死亡。
材料三 1919年,战胜国与德国签订的条约规定:(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 (2)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 (3)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4)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1)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该条约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哪一国家?材料一中三国所结成的军事集团是什么?为了与该集团对抗,当时欧洲形成的另一军事集团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这一条约叫什么?以这一条约为主所构成的国际新秩序叫什么?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战胜国与德国签订这一条约的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2.选择题- (共22题)
7.
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而制定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 ②《独立宣言》 ③《人权宣言》 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①《权利法案》 ②《独立宣言》 ③《人权宣言》 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③ |
9.
1789年7月14日上午9时起,“到巴士底去! 到巴士底去!”的口号响彻云霄。各区的群众扛着步枪、大刀和长矛奔赴巴士底狱。经过四个小时的激烈战斗,终于攻下了这个堡垒。攻占巴士底狱的战斗发生在 ( )
A.伦敦 | B.里昂 | C.巴黎 | D.柏林 |
10.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由于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引发的革命是 ( )
A.资产阶级革命 | B.工业革命 |
C.社会主义革命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11.
《全球通史》记载:“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材料中的“它”指()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 B.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
C.富尔敦制成的汽船 | D.本茨创制的三轮汽车 |
12.
一学者认为:“巴黎公社是一次悲壮的失败,失败的原因很多,根本的原因就一条,就是生产方式,尤其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没有发展到足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这样一个程度。”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 B.资本主义制度优越 |
C.无产阶级经验不足 | D.生产力发展不充分 |
13.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最高国务会议最后审定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当时他们正在审定的改革方案是
A.废除农奴制方案 | B.废除黑人奴隶制方案 |
C.废除沙皇制方案 | D.废除封建领主制方案 |
14.
马克思说:“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再也不能在北美大陆上一起和平共处。”马克思所说“这两种制度”不能和平共处而引发的战争是
A.美国独立战争 | B.美国南北战争 |
C.拉美独立战争 | D.英法七年战争 |
15.
19世纪60年代,日本“废封建,置郡县,统一兵力、财力于朝廷”,据此判断日本实
施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废除封建制度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增加朝廷财力 D. 加强中央集权
施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废除封建制度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增加朝廷财力 D. 加强中央集权
20.
1921年,美国总统哈定向英、法、日、意、中等八国发出参加某国际会议的正式邀请,讨论“海军军备限制”和“太平洋与远东”问题。这次会议是著名的
A.巴黎和会 | B.华盛顿会议 |
C.雅尔塔会议 | D.开罗会议 |
21.
下图是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的曲线图。其中,失业率不断攀升并达到最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破产 |
C.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
D.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
22.
罗斯福说: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所说的“新应用”是指
A.自由主义政策 | 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
C.新经济政策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23.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签订协定后,捷克斯洛伐克代表被叫进会议厅,由英国首相张伯伦向他们宣读协定的内容,并交给他们一张地图,责令立即执行。这一协定签订的地点是
A.巴黎 | B.伦敦 |
C.慕尼黑 | D.罗马 |
24.
“它终于使美国从传统的孤立主义羁绊中挣脱出来,使美国暂时停止了党派之争,而将不可遏止的怒火汇合成一个强音——参战!把炸弹扔到东京去! ”引文中的“它”指的是
A.珍珠港事件 | B.慕尼黑阴谋 |
C.中途岛海战 | D.德国突袭波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