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淮安盱眙县桂五中学八年级下期中模拟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794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9/29

1.综合题(共5题)

1.
小光是红旗中学一年级的学生,每次升旗仪式,他都为《国歌》雄伟的旋律所吸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你能否为小光解答以下问题吗?
(1)《国歌》的曲作者是谁?原名是什么?
(2)这首歌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为国歌的?
(3)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当时指什么?
(4)今天我们处在和平盛世,这句歌词是否已经过时,谈谈你的感想?
2.
歌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材料四:“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材料五:“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是什么?(1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
(3)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1分)
(4)哪一历史事件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1分)
(5)哪次会议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1分)
3.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本小题11分)
2008年,电视连续剧《金婚》在全国热播。《金婚》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夫妇(佟志和文丽)50年的婚姻生活,同时也折射出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请从下列镜头回放中,挖掘出相关历史信息,回答问题:
镜头一:《金婚》第4集中,1958年,庄嫂生下儿子取名“跃进”。
镜头二:《金婚》第12集中,男主角佟志和造反派小将们有这样一段对话:佟志说:“最高
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造反派小将们将佟志夫妇推向门边站着,一边高喊:“最高指示,打倒一切反动派!”
镜头三:《金婚》第36集中,1991年工厂要和港商合资,动员职工买股票。
(1)庄嫂给儿子取名“跃进”,可以从中推断当时全国正在掀起什么运动?(2分)针对这一运动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2分)
(2)镜头二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2分)该事件结束的时间?(1分)
(3)镜头三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象,改革开放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伟大决策(2分)
(4)以上三组镜头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4.
改革开放以来,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梦】
(1)中国共产党在哪次重要会议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被成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是谁?
(2)安徽风阳小岗村在探索农村改革道路中,首先采取的改革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分别是什么?
【开放梦】
(3)在我国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中,后来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哪一个地方?我国于哪一年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
【统一梦】
(4)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其前提条件是什么?
(5)在这一构想的指引下,香港和澳门相继在何时回归?(写到年月日)
【献计策】
(6)为加快实现富民强国和祖国统一的伟大梦想,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5.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0年,中央决定将深圳划为经济特区。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深圳发展之快。
材料二:十四年来,我们从事的事业,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江泽民十四大报告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实施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定?开始于哪一年?
(2)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除深圳之外还有哪些?经济特区的建立有什么影响?
(3)材料二中的“基本路线”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4)材料三中的“老人”是谁?哪一次会议形成以其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用一句话评价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中共十五大上被命名为什么理论?

2.选择题(共9题)

6.
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是
①“经济特区”
②“包产到户”
③“公私合营”
④“下海经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完成后,你作为一名记者去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原来一无所有的农民也住上房屋
C.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D.农民各自有自己的私有土地
8.
“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履行了自己入党申请书中这一誓言的人物是
A. 董存瑞 B. 黄继光
C. 邱少云 D. 雷锋
9.
在进行主题为“抗美援朝中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
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③电影《上甘岭》
④当时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著名油画《开国大典》曾有两次改动,其中一次改动是去掉刘少奇的画像(如下图)。这次改动可能发生在
A.“大跃进”期间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社会主义建设期间
11.
下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B.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C.是“文革”后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D.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
******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D.内地的开放
13.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内容是(   )
①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③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特区姓“社”不姓“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4.
2011年,在武汉举行“百年中华回顾与展望”文化论坛时,有人感叹:同文同宗本同根,骨肉别离泪满襟,港澳回归雪国耻,两岸“三通”待复兴。港澳的回归使
①“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②国家主权得到维护    ③统一大业最终完成   ④民族精神得以振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