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民中学2016—2017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790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2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部宪法颁布前广泛地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部宪法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材料二: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三大报告
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判断是非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请回答:
(1)材料一这部宪法指什么宪法?颁布于哪一年?该部宪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2)材料二提出的这条基本路线被称为什么路线?
(3)邓小平的这些谈话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在哪次重要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材料一:1956年-1976年的20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前进的时期。由于党对形势认识的不清,一再发生失误。
(1)1956年-1976年我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应该吸取怎样教训?
材料二:“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2)请指出在广东划出并成为对外开放窗口的特区是哪一个地区?并说说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中国特色”一词的出处,来自于改革开放初期一个颇为难答的问题:在中国落后的生产力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邓小平的回答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由此走红全国,并套用在各种句式之下,它表达的是一种自信,更是中国人走向改革开放的法宝。拥有它,在30年的时间里,中国有了天翻地覆之变。
(3)根据材料三,说明邓小平理论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什么根本问题?
(4)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各方面取到了巨大成就,有了天翻地覆之变,这说明了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该片第三集《中国新生》向观众展示了新中国诞生时期的历史画面,这一画面为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新纪元。
材料二:***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史实从政治、经济和外交上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
(2)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了很大成就,而改革开放源于十一届三中全会,请问全会内容是什么?
(3)在走和平崛起道路的今天,我国还有哪些地方没收复或那些目标没实现?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反分裂***吴伯雄2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双方都表示要继续推动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不断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都认为要维护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并不断增强和深化互信;都强调要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尽快商谈两岸经济合作协议,以利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都赞同要积极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举办以文教交流为主题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始探讨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都主张两岸在涉外事务中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最初构想是谁提出的?
(2)上述政策的指导下已经成功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
(3)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材料二中提出了哪些主张?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消息: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于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在上海逝世。文坛巨匠巴金,这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百年的中国历史,他用自己手中的笔通过文学形式记载了历史发展的印记,悄悄的离开了我们,我们祝愿老人一路走好。
材料二:1956年***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巴金、周信芳等文艺界著名人士。

材料三:以下是巴金先生的简历:巴金(1904.11-2005.10),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1962年后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至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1)***接见巴金、周信芳等文艺界著名人士这一年,为推动科技文化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什么方针?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哪些?
(2)为什么巴金等文艺工作者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从文革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了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通过总结我们取得了哪些成就?

2.选择题(共30题)

6.
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相符的(  )
A.出生1949年,取名建国B.生于1958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45年,取名红兵D.生于1834年,取名跃进
7.
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新中国社会性质的是(  )
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C.建立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D.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9.
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我国的临时宪法和第一部宪法分别颁布于什么时间
A.1949年1954年
B.1949年1952年
C.1954年1982年
D.1949年1984年
10.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两句歌词颂扬的历史伟人是
A.孙中山 ***
B.*** 邓小平
C.邓小平 江泽民
D.江泽民 ***
11.“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形象的告诉我们(    )
12.
口号是浓缩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②发展是硬道理
③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④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
13.
1992年邓小平讲“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空间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其背景是
A.“文革”刚刚结束,“左”倾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C.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原因在于
①无产阶级政党可以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
②双方有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
③各民主党派已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
④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对共产党的监督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始于何时?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
16.
它曾是清朝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我国改革开放首批建立的经济特区,请问这个城市是()
A.南京B.上海
C.深圳D.厦门
17.
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8.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建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
“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B.中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
C.“一国两制”构思适合港澳区情
D.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0.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一边倒”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③④
21.
2002年,中华大地掀起了“唐装”热,色彩靓丽的唐装成为街头巷尾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你知道这一景象与下面哪次会议有关()
A.云南世博会
B.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海南博鳌亚洲论坛
D.“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
22.
从2006年暑期,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名牌学府,纷纷到内地招收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出现这一情况的大背景是(  )
A.香港已回归祖国B.这些大学很有名气
C.内地拥有许多优秀学生D.教育部批准这些大学的招生计划
23.
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我们可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A.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 近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C.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 现代的社会生活
24.
1960年尼克松在竞选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太过于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有六亿人口的政府永久不予承认的态度。”这表明( )
A.尼克松要承认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的综合国力与美国势均力敌
C.美国统治阶层内部对中国的政策已出现分歧
D.美国政府要与台湾当局断绝往来
25.
最能体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兵种是()
A.潜艇部队B.海军陆战队C.空军D.导弹部队
26.

如图所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由图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

27.

如图所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由图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

28.
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
④国外最先进技术的引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巨大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高 等 教 育 已 形 成 相 当 的 规 模
B.高校数量增加
C.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D.已有一大批高校成为世界第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30.
描写地下工作者以殊死搏斗保卫山城重庆迎接黎明的是(  )
A.《青春之歌》B.《红岩》
C.《高山下的花环》D.《将军吟》
3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②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得到的实情。谚语 “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成钢”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都说明以上道理。

      ③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他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最理解他的是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章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④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⑤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选自杨绛《走到人生边上》,有删改)

32.
他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就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
A.侯德榜B.邓稼先C.钱学森D.袁隆平
33.
李明同学以“我国高科技领域的成就”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列研究内容与主题不符的是
A.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
B.“两弹”的成功研制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34.

What are you look for?{#blank#}1{#/blank#}

35.

What are you look for?{#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