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更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基础。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统一大业稳步推进,中华民族逐步实现了伟大复兴。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西藏和台湾的问题。
(1)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写出西藏解放的时间和方式?
(2)台湾两次回归祖国,第一次在古代,第二次在近代。请问近代史上台湾在哪一历史事件后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造成台湾和祖国大陆再次分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现在我国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1)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写出西藏解放的时间和方式?
(2)台湾两次回归祖国,第一次在古代,第二次在近代。请问近代史上台湾在哪一历史事件后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造成台湾和祖国大陆再次分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现在我国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改革是三次非常重要的探索。请回答:
(1)三次探索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2)土地改革在所有制方面有何变化?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
(1)三次探索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2)土地改革在所有制方面有何变化?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哪些?(2分)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
(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显著成就有哪些?(写三例3分)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3)分别列举一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2分)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1分)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哪些?(2分)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
(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显著成就有哪些?(写三例3分)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3)分别列举一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2分)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1分)
2.判断题- (共5题)
3.选择题- (共18题)
10.
1949年9月至1954年9月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的 | 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12.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标志着雄狮醒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 D.北京奥运会召开 |
13.
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称为
A. 抗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
D. 镇压反革命
A. 抗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
D. 镇压反革命
15.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C.“包产到户”的实施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17.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通过了《共同纲领》 |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
C.公布了“一五计划” |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20.
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的原因是( )
①中共八大的指引
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①中共八大的指引
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6.
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 坚持不使用武力的原则 D. 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 坚持不使用武力的原则 D. 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4.填空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判断题:(5道)
选择题:(18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