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16-2017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782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9/27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拔除地主的立地界碑”

(1)图5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大事?该大事使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事件:
变化:    

材料二
下图《老孙入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该连环画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故事。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入社”的“社”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
“社”指:   
道路:

(3)1976年小岗村人均口粮仅230斤,这与当时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体制有关?
体制:
材料四:在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了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依据材料二,指出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的重大创举。该创举有何历史意义?
创举:
意义:
2.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改革开放与社会生活”的学习与探究,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原因分析】
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主要消费品都凭票供应,买粮要粮票,买布要布票,买油要油票。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实行“凭票供应”的原因。
原因:    
【阅读理解】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2)根据材料,指出我国经济特区的特点。
特点:
【论从史出】

(3)根据上表的史实,推理得出结论:
    
【研究学习】
(4)你参与“改革开放与社会生活”的探究学习活动后,准备结合所学知识,在班级开办一个   体现改革开放前后“居住方面”的展览。请围绕展览主题和展览内容,概括你的设计思路。展览主题:
展览内容:    
    

2.判断题(共1题)

3.
考试时,小史答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从此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你认为他写的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判断:    
理由:
    

3.选择题(共29题)

4.
下列各项,与周恩来无关的是(    )
A.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参加重庆谈判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5.
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B.外交事业的发展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D.现代的社会生活
6.
口号、标语是浓缩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招商引资”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
7.
下图知识卡片归纳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的实施D.一五计划开始
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大事的时间采用世纪纪年,应是(   )
A. 18世纪40年代 B. 19世纪40年代 C. 19世纪50年代 D. 20世纪40年代
9.
1950年,当战火的硝烟燃烧到鸭绿江边时,中国派出一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部队,这支部队是(  )
A.红军B.八路军C.中国人民志愿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
10.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国产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可能最早出现在(  )
A.抗美援朝时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
C.“一五”计划完成D.“大跃进”时期
11.
陈云在一届人大上发言时说:“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陈云所说的这种和平方法是
A.开展土地改革
B.建立生产合作社
C.制定一五计划
D.实行赎买政策
12.
《人民日报》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下列词汇,1967年《人民日报》社论中可能出现的是 (    )
A.拨乱反正B.“二月逆流”C.公私合营D.多快好省
13.
下图所示。1957—1962年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4.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1956年底,我国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5.
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6.
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A.“大跃进”时期
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17.
下表是“1952年美、中、印三国人均钢和电产量对照表”。为解决表格中反映的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农业B.重工业
C.商业D.纺织业
18.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在这个格局中,首先开放的是(    )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农村
19.
1978年底,中共中央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两个凡是”的方针B.“以阶级斗争为纲”
C.经济建设,改革开放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0.
某农村从“一贫如洗”转变为“吃不愁,穿不愁,又娶媳妇又盖楼”。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C.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政变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21.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人的期刊之一。邓小平先后在1979年和1986年两度当选其年度风云人物,并先后8次登上它的封面,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丘吉尔等几位世界领导人。邓小平获得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是(    )
A.他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B.他为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C.他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D.他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22.
新中国首次完整地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B.万隆会议期间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期间D.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23.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功举办于(    )
A. 北京    B. 海南    c广州    D.上海
24.
我国目前己建立5个省级自治区和很多自治州、自治县。这说明了我国(    )
A.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D.实行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5.
1997年《光明日报》社论:“156年前,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岛;今天,我们收回的也不仅仅是一个小岛。”我国1997年7月1日在这个收回的小岛设立了(    )
A.经济特区B.自治区C.特别行政区D.沿海经济开放区
26.
与中国签署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的国家是(    )
A.英国B.荷兰C.西班牙D.葡萄牙
27.
某教师在讲授“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时,设计了如下板书。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
C.平等互利
D.一国两制
28.
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
A.为新的世界大战作准备B.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的军事实力
C.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D.打击美国的对台政策
29.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是(    )
A.长征一号B.天宫一号C.东方红一号D.神舟一号
30.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是第二位“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主要是因为他(    )
A. “两弹一星”的功臣 B. “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C. 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 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3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
A.九年义务教育B.教育三个面向C.863计划D.希望工程
32.
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D.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