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拔除地主的立地界碑”

(1)图5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大事?该大事使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事件:
变化:
材料二
下图《老孙入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该连环画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故事。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入社”的“社”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
“社”指:
道路:

(3)1976年小岗村人均口粮仅230斤,这与当时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体制有关?
体制:
材料四:在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了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依据材料二,指出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的重大创举。该创举有何历史意义?
创举:
意义:
材料一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拔除地主的立地界碑”

(1)图5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大事?该大事使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事件:
变化:
材料二
下图《老孙入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该连环画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故事。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入社”的“社”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
“社”指:
道路:

(3)1976年小岗村人均口粮仅230斤,这与当时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体制有关?
体制:
材料四:在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了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依据材料二,指出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的重大创举。该创举有何历史意义?
创举:
意义:
2.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改革开放与社会生活”的学习与探究,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原因分析】
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主要消费品都凭票供应,买粮要粮票,买布要布票,买油要油票。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实行“凭票供应”的原因。
原因:
【阅读理解】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2)根据材料,指出我国经济特区的特点。
特点:
【论从史出】

(3)根据上表的史实,推理得出结论:
。
【研究学习】
(4)你参与“改革开放与社会生活”的探究学习活动后,准备结合所学知识,在班级开办一个 体现改革开放前后“居住方面”的展览。请围绕展览主题和展览内容,概括你的设计思路。展览主题:
展览内容:
【原因分析】
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主要消费品都凭票供应,买粮要粮票,买布要布票,买油要油票。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实行“凭票供应”的原因。
原因:
【阅读理解】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2)根据材料,指出我国经济特区的特点。
特点:
【论从史出】

(3)根据上表的史实,推理得出结论:
。
【研究学习】
(4)你参与“改革开放与社会生活”的探究学习活动后,准备结合所学知识,在班级开办一个 体现改革开放前后“居住方面”的展览。请围绕展览主题和展览内容,概括你的设计思路。展览主题:
展览内容:
2.判断题- (共1题)
3.选择题- (共29题)
5.
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 B.外交事业的发展 |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 D.现代的社会生活 |
6.
口号、标语是浓缩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招商引资”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招商引资”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③④①② | D.②①④③ |
11.
陈云在一届人大上发言时说:“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陈云所说的这种和平方法是
A.开展土地改革 |
B.建立生产合作社 |
C.制定一五计划 |
D.实行赎买政策 |
14.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
C.1956年底,我国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16.
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A.“大跃进”时期 |
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土地改革时期 |
20.
某农村从“一贫如洗”转变为“吃不愁,穿不愁,又娶媳妇又盖楼”。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
C.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政变 |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
21.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人的期刊之一。邓小平先后在1979年和1986年两度当选其年度风云人物,并先后8次登上它的封面,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丘吉尔等几位世界领导人。邓小平获得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是( )
A.他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 B.他为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
C.他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 D.他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
22.
新中国首次完整地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 B.万隆会议期间 |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期间 | D.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
25.
1997年《光明日报》社论:“156年前,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岛;今天,我们收回的也不仅仅是一个小岛。”我国1997年7月1日在这个收回的小岛设立了( )
A.经济特区 | B.自治区 | C.特别行政区 | D.沿海经济开放区 |
28.
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
A.为新的世界大战作准备 | B.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的军事实力 |
C.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 | D.打击美国的对台政策 |
30.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是第二位“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主要是因为他( )
A. “两弹一星”的功臣 B. “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C. 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 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A. “两弹一星”的功臣 B. “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C. 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 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