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届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775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4

1.综合题(共1题)

1.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之史》
材料二、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大国崛起》
材料三、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节录)》
材料四、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 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并概述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

2.选择题(共33题)

2.
以下战役,从战略意义上讲作用相同的是
①中途岛战役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莫斯科战役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⑤诺曼底登陆
A.①②③⑤B.①②④
C.③④⑤D.①②⑤
3.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1916年月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B.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C.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D.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4.
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A.战后世界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B.都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C.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D.德国在两次大战中都是战败国
5.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有
①本质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②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由少数国家操纵,充满矛盾斗争
④都涉及到中国的问题,且侵犯了中国主权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6.
下列能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象的是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慕尼黑会议  ④《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作用是(  )
①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②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③使美国从根本上消除了危机 ④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宣布实行“新政”。在同一年里,大洋彼岸的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德国希特勒上台B.军部控制政府
C.签署《凡尔赛和约》D.苏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9.
“在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 ’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大国崛起》这段解说词评论的是(  )
A.“科技立国”政策B.罗斯福新政C.斯大林模式D.新经济政策
10.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穷人的生存来源问题,提高就业率,他采取的“新政”措施是(  )
A.大力整顿银行B.兴办公共工程C.调整劳资关系D.缩减农业产量
11.
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12.
读下表: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从表中可以看出此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A.首先爆发于美国
B.范围特别广
C.持续时间特别长
D.破坏性特别大
13.
下列各项不符和20世纪30年代国际政治形势的是(  )
A.世界面临法西斯侵略危险
B.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逐渐崩溃
D.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希特勒上台B.意大利法西斯上台C.国会纵火案D.轴心国集团
15.
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国家恐怖”。下列恐怖事件不是发生在德国的是    ( )
A.国会纵火案B.焚毁进步书籍C.疯狂屠杀犹太人D.军部发动政变
16.
某班开展了“我看希特勒”的课堂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其中属于正确情感态度的是
A.他宣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符合德国的利益
B.他把德国绑上战车,把世界拖入战争,完全是西方国家纵容的结果
C.在短时间内横扫大半个欧洲,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D.欧洲历经巨大的战争浩劫,约600万犹太人成为冤魂,他是罪魁祸首
17.
(题文)下列事件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关的是
①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 ②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 ③国联成立 ④ 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
A.德军入侵波兰B.德军入侵苏联
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
19.
中国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之祸患。世界现代史上英法曾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雅尔塔会议D.慕尼黑会议
20.
***早在1942年10月12日,在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的社论中,就公开地预见一场尚未结束的战役。称这一战役:“……将停止法西斯的进攻,这一战是带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是关系整个世界战争的。”***所说的这一战役指的是
A.莫斯科保卫战B.柏林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
21.
最能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事件是
A.苏联的参战B.英、美对日宣战
C.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22.
20世纪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通过实施所谓的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率三条道路”,推行改革,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下列对于美国“新经济时代”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B.保持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和政府减少财政赤字的同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新经济”主要发展服务产业
D.美国成为负债国
23.
“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败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这段材料应该出自 (    )
A.雅尔塔会议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D.巴黎和会
24.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雅尔塔会议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诺曼底登陆④柏林战役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②③④①
25.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以及战争的正义性
B.意大利投降削弱了法西斯的力量
C.美苏等工业大国参战,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援助
D.英法美等国放弃了纵容侵略政策
2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高速度、低通胀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C.信息化和全球化D.高速度和低失业率
27.
漫画往往是生动的历史。下图《绞死希特勒》描绘了苏美英联合打击德国法西斯的史实。这一情景最早出现于
A.《联合国家宣言》签订后
B.美英开辟第二战场后
C.雅尔塔会议后
D.苏联美国参战后
28.
如下图所示军事行动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
A.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美国宣布对日本作战D.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29.
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从材料中你可以获得的主要历史信息有
①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
③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④苏军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0.
下列哪些事件使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步扩大
①德国突袭波兰
②苏德战争爆发
③太平洋战争爆发
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1.
“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的“我”代表的是
A.德国人B.捷克斯洛伐克人C.波兰人D.英国人
32.△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OD⊥BC于D,△ABC的面积18,AB=6,AC=8,OD=2,则BC的长是{#blank#}1{#/blank#}.

33.△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OD⊥BC于D,△ABC的面积18,AB=6,AC=8,OD=2,则BC的长是{#blank#}1{#/blank#}.

34.
图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情况图。对图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有()

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
②2O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③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下降
④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3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