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外交的基础是国家的综合国力。请结合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年代表,回答问题。
(1)“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在1953年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的提出有何积极意义?(说出两点即可)
(2)1955年召开的“团结反帝”会议是指亚非(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写出1971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和1997年“洗雪国耻”的史实。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单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由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改革的展开阶段。
——人民网
材料三 1979年4月,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摘,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材料四 每一个修宪,都是改革带来的深刻变化和理论结品。
(1)指出材料一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材料一中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一页”的领导人是谁?
(2)根据材料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阶段的改革重点是什么?该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哪里?对比材料三中的两则材料,分析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4)材料四反映出我国哪一所有制经济的地位有了明显提升?为什么将它写入宪法?(写出两条即可)
2.选择题- (共19题)
A.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
B.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 |
C.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 |
D.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 |

A.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 D.增设海南岛经济特区 |
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标志着中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阶段
③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奠定基础
④基本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 粮食总产量(亿千千克) | 农业人口均占有粮食量(千克) | 农民人均收入(元) |
1978年 | 74.13 | 314.5 | 113.3 |
1982年 | 96.65 | 350.0 | 157.7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 B.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D.对外开放格局最终形成 |
A.贫穷与富裕的矛盾 |
B.中华民族复兴梦与美国霸权主义的矛盾 |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A.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 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
C.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D.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
A.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
B.维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
C.港澳台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只能用“一国两制”的方法解决 |
D.反映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

A.美国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 |
B.中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一 |
C.中国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A.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C.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D.制造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