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 (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安逸(______) 藏nì(______) 不屑(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______)
(4)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
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
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
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
生活并非安逸,
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
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
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
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节选自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安逸(______) 藏nì(______) 不屑(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______)
A.使积水流出去 | B.舒散 | C.泄露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______
(2)太丘舍去 去:______
(3)尊君在不 不:______
(4)相委而去 委:______
(5)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3】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小题4】“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______
(2)太丘舍去 去:______
(3)尊君在不 不:______
(4)相委而去 委:______
(5)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3】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小题4】“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觉得你需要
汤小小
①从外地回家,上午坐车,到家时是凌晨。这条路已经走了很多遍,但母亲还是不放心,在电话里一遍又一遍地嘱咐:“下车后坐在车站别走,我让你爸去接你。半夜三更的,一个人走夜路多危险啊!”一听这话,我连连叫苦,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再说了,这条路早就走熟了。家离车站还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呢,与其让老爸半夜打车来来回回,不如我直接打车回家,我一个年轻人,应该比一个老年人走夜路安全系数高吧。
②无论我怎么苦口婆心,母亲都不松口。最终,我一下车,就看到了夜色中的爸,他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引颈张望。看见我从车上走下来,一个箭步冲过去,夺过我手里的行李,满脸喜悦地将我引进了出租车里。车子驶离车站时,看到很多乘客还在无头苍蝇一般到处找车,爸特得意地说:“你妈真英明!我要不来,你不一定能打到车。”我无语,比家乡更大的地方我去过不少,一次也不曾在站台上过夜呀,我早就不是扯着父母衣角的孩童了。
③回到家,母亲早已从被窝里爬了起来,微波炉转着,包子的味道在整个房间里弥漫。转动停止后,母亲从里面端出一个盘子,盘子上面热气腾腾。她催促:“赶紧吃,专门给你买的,狗不理包子,可好吃了。”我苦笑不已,半夜三更的,哪有食欲吃东西啊?再说了,在车上已经吃过晚饭,我现在也不饿啊。母亲却自有一番道理:“哪能不饿呀,我还不知道,坐车可辛苦了,吃不好睡不好的。”
④洗脚水早已备好,临睡前,母亲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塞到我手中,像抱着一个火球,整个手一下子暖和起来。看着我不解的样子,母亲说:“一个人睡冷,把它放脚头取暖。”虽然天气有些冷,但真的没到这个地步,本能地想要拒绝,母亲却已经一把抢过去,自顾自掀开被了,把它丢到我的脚头。那一夜,因了这个水杯,整个人像睡在春天里。手脚冰凉的毛病一下子全消失了。
⑤在家里的每一天,母亲总会出其不意地做一些完全没必要的事。可是,你说没必要,她偏说有必要,非要逼着你就范。我忍不住嘀咕,说她多此一举。可她并不因此收敛,离开家时,她又是准备了一大包东西,( )拿出来给我交待:“这壶香油是自家酿的,送给你的婆婆,你还指望她老人家多照顾呢。这几包花生也是自家种的,给每个同事送一包,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要搞好关系。这些红枣是给你的,每天煮粥时,里面放几颗,补血的……”我一脸黑线,这哪用得着啊?母亲真是想得多。刚把它们拿出来,母亲又( )装进去,到最后,我只能背着这沉甸甸的包裹上路。
⑥我一直觉得,母亲太啰嗦,太喜欢操心,还总是操不到点子上,明明我不需要的东西,她偏要硬塞过来,真是麻烦。直到我自己做了母亲,天冷了,强迫女儿穿棉衣,女儿不吃早餐,非要把她摁到餐桌前,女儿数次( )吼:“真是多此一举,我根本不需要!”
⑦看着倔强的女儿,我站在那里气得不行:天冷了不穿棉衣会得风湿的呀,不吃早餐对胃不好啊,我没有多此一举,是她太不会心疼自己啊!
⑧那一刻,我忽然想到了母亲,想到了她一次又一次的多此一举,那些在我看来“多此一举”的事情,在她眼里,一定是必需的。我忽略掉的事情,我不在意的事情,她都会细心地捕捉到,样样周全地为我准备好。
⑨原来,这世上,有一种感情,叫母亲觉得你需要。你觉得不需要的,母亲偏偏认为需要,不是因为母亲多事儿,不是因为母亲瞎操心,而是因为,母亲比你更珍惜你。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小题1】文章第①~④段写“我”从外地回来经历的三件事。请依据原文,在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__________→母亲怕“我”挨饿为“我”热包子→__________
【小题2】在文章第⑤⑥两段的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简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题4】文中的“我”既是女儿,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5】“母亲”的“多此一举”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母爱”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母亲觉得你需要
汤小小
①从外地回家,上午坐车,到家时是凌晨。这条路已经走了很多遍,但母亲还是不放心,在电话里一遍又一遍地嘱咐:“下车后坐在车站别走,我让你爸去接你。半夜三更的,一个人走夜路多危险啊!”一听这话,我连连叫苦,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再说了,这条路早就走熟了。家离车站还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呢,与其让老爸半夜打车来来回回,不如我直接打车回家,我一个年轻人,应该比一个老年人走夜路安全系数高吧。
②无论我怎么苦口婆心,母亲都不松口。最终,我一下车,就看到了夜色中的爸,他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引颈张望。看见我从车上走下来,一个箭步冲过去,夺过我手里的行李,满脸喜悦地将我引进了出租车里。车子驶离车站时,看到很多乘客还在无头苍蝇一般到处找车,爸特得意地说:“你妈真英明!我要不来,你不一定能打到车。”我无语,比家乡更大的地方我去过不少,一次也不曾在站台上过夜呀,我早就不是扯着父母衣角的孩童了。
③回到家,母亲早已从被窝里爬了起来,微波炉转着,包子的味道在整个房间里弥漫。转动停止后,母亲从里面端出一个盘子,盘子上面热气腾腾。她催促:“赶紧吃,专门给你买的,狗不理包子,可好吃了。”我苦笑不已,半夜三更的,哪有食欲吃东西啊?再说了,在车上已经吃过晚饭,我现在也不饿啊。母亲却自有一番道理:“哪能不饿呀,我还不知道,坐车可辛苦了,吃不好睡不好的。”
④洗脚水早已备好,临睡前,母亲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塞到我手中,像抱着一个火球,整个手一下子暖和起来。看着我不解的样子,母亲说:“一个人睡冷,把它放脚头取暖。”虽然天气有些冷,但真的没到这个地步,本能地想要拒绝,母亲却已经一把抢过去,自顾自掀开被了,把它丢到我的脚头。那一夜,因了这个水杯,整个人像睡在春天里。手脚冰凉的毛病一下子全消失了。
⑤在家里的每一天,母亲总会出其不意地做一些完全没必要的事。可是,你说没必要,她偏说有必要,非要逼着你就范。我忍不住嘀咕,说她多此一举。可她并不因此收敛,离开家时,她又是准备了一大包东西,( )拿出来给我交待:“这壶香油是自家酿的,送给你的婆婆,你还指望她老人家多照顾呢。这几包花生也是自家种的,给每个同事送一包,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要搞好关系。这些红枣是给你的,每天煮粥时,里面放几颗,补血的……”我一脸黑线,这哪用得着啊?母亲真是想得多。刚把它们拿出来,母亲又( )装进去,到最后,我只能背着这沉甸甸的包裹上路。
⑥我一直觉得,母亲太啰嗦,太喜欢操心,还总是操不到点子上,明明我不需要的东西,她偏要硬塞过来,真是麻烦。直到我自己做了母亲,天冷了,强迫女儿穿棉衣,女儿不吃早餐,非要把她摁到餐桌前,女儿数次( )吼:“真是多此一举,我根本不需要!”
⑦看着倔强的女儿,我站在那里气得不行:天冷了不穿棉衣会得风湿的呀,不吃早餐对胃不好啊,我没有多此一举,是她太不会心疼自己啊!
⑧那一刻,我忽然想到了母亲,想到了她一次又一次的多此一举,那些在我看来“多此一举”的事情,在她眼里,一定是必需的。我忽略掉的事情,我不在意的事情,她都会细心地捕捉到,样样周全地为我准备好。
⑨原来,这世上,有一种感情,叫母亲觉得你需要。你觉得不需要的,母亲偏偏认为需要,不是因为母亲多事儿,不是因为母亲瞎操心,而是因为,母亲比你更珍惜你。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小题1】文章第①~④段写“我”从外地回来经历的三件事。请依据原文,在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__________→母亲怕“我”挨饿为“我”热包子→__________
【小题2】在文章第⑤⑥两段的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样样地 气咻咻地 执拗地 | B.一样样地 执拗地 气咻咻地 |
C.气咻咻地 一样样地 执拗地 | D.执拗地 一样样地 气咻咻地 |
【小题4】文中的“我”既是女儿,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5】“母亲”的“多此一举”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母爱”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朱成玉
①我的少年时光很短,最起码我自己这样认为。
②我说它短,是因为本该享受的少年时光,被我自己掐断了。
③因为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因为我的倔强和高傲,中考的时候我只报了唯一的一个志愿,那就是重点高中。我对所有人说,重点高中是我的囊中之物。结果老天弄人,差三分而败北。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所有人的眼睛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
④老师劝我复读,父母也劝,可是我哪里还有脸回到学校,除非让我戴上一个大大的面具,用来遮羞。
⑤我没有选择复读,而是走了另外一条坎坷的路——自学。
⑥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我的语文老师刘季夫知道后,让我加入他的文学社,鼓励我进行文学创作。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文学,一篇篇小文章经过他的修改,在当地的小报上发表,从此,我的文学之路开始了。虽然艰辛,却无比欣慰。最苦的时日里,在那个冷冷的西屋里头,我的手因为长时间拿笔,被冻成了馒头的形状。
⑦总是母亲起床做饭的时候,我睡下。像路遥一样,我的早晨,也永远都是从中午开始的。
⑧可是后来季夫老师生了病,文学社解散,我的世界一下子又暗了下去。
⑨母亲倒是支持我,她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持走下去吧。坚持,是母亲最本真的鼓励吧,没有一点煽情的意味。“不过,”母亲接着说,“买稿纸和邮票的钱要你自己去挣来。”
⑩是啊,不工作,一直这么靠父母养活,我心里也愧疚。于是我一咬牙,去了父亲的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白天工作,夜里写诗,靠着一种青春的激情,竟不觉得累。
⑪只是,我投出的稿子总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让我不禁有些动摇了。
⑫还是母亲,还是不带半点煽情味道地鼓励:“哪有那么容易成功的事儿,坚持住,总会有成果的。”
⑬我便选择继续坚持写下去。那个时候,我很喜欢看书,可是家里那几本书都已经读得稀烂,做的梦都是关于偷书的梦,梦见自己偷偷地潜入书店,把书店里的好书装了满满几麻袋偷走,睡梦中露出贪婪的微笑。
⑭和母亲说起我的梦,母亲笑笑没说什么,周末的时候却领我去书店,让我挑喜欢的书。我不敢相信,吝啬的母亲为了鼓励我写作,竟然可以给我买那么多的书。《悲惨世界》《复活》《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名著都是在那个时候与我抱了个满怀的,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忘我地走进小说的世界里。从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我知道了原来人间还有那么巨大的苦难和不幸,人如果要作恶,可以恶到什么地步,而人如果决心行善,又能产生多么伟大的精神力量;从托尔斯泰的《复活》中,我学会了用解剖刀一般锋利的目光审视周围人们的道德,同时也用严格的尺度审视自己的心灵;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中,我感受到友谊的温馨、爱情的迷人和牵魂动魄、艺术的价值和力量……
⑮我的文学之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得坚实了许多。
⑯又一次收到退稿的时候,我耷拉着脑袋,不敢面对母亲热切期望的眼神。正是年底的时候,母亲在灶台上给我们炒花生果,一边炒,一边对我说:“不急,你看这花生果,要多翻几个个儿才能熟呢!人不也一样吗?受些煎熬和苦楚,有啥大不了的!”
⑰我深有感触,是啊,有啥大不了的,我还偏不信我的文字变不了铅字!
⑱终于,一年后的某一天,我的文章发表了,而且还是在《散文》这样的大杂志上。母亲向我表示祝贺的方式一样没有半点煽情意味,只是递给我一把炒好的花生果。我剥了皮,吃了一个,真香,炒得恰到好处。
⑲这一次母亲没有说话,但我永远记住了母亲关于炒花生果的那一段妙语: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⑳是啊,迷茫、困惑……什么都不要怕,要成长,要成熟,就得在生活的热锅里多翻几个个儿!
(有删改)
【小题1】根据要求,品析下面的句子和加点的词语。
(1)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所有人的眼睛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2)我不敢相信,吝啬的母亲为了鼓励我写作,竟然可以给我买那么多的书。(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的含意及其作用)
【小题2】第⑥段画线句子“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小题3】文章标题“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有什么含义?
【小题4】下面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5】文中第⑬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写到了梦,请分析二者在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方面的异同点。
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魏巍《我的老师》)
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朱成玉
①我的少年时光很短,最起码我自己这样认为。
②我说它短,是因为本该享受的少年时光,被我自己掐断了。
③因为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因为我的倔强和高傲,中考的时候我只报了唯一的一个志愿,那就是重点高中。我对所有人说,重点高中是我的囊中之物。结果老天弄人,差三分而败北。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所有人的眼睛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
④老师劝我复读,父母也劝,可是我哪里还有脸回到学校,除非让我戴上一个大大的面具,用来遮羞。
⑤我没有选择复读,而是走了另外一条坎坷的路——自学。
⑥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我的语文老师刘季夫知道后,让我加入他的文学社,鼓励我进行文学创作。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文学,一篇篇小文章经过他的修改,在当地的小报上发表,从此,我的文学之路开始了。虽然艰辛,却无比欣慰。最苦的时日里,在那个冷冷的西屋里头,我的手因为长时间拿笔,被冻成了馒头的形状。
⑦总是母亲起床做饭的时候,我睡下。像路遥一样,我的早晨,也永远都是从中午开始的。
⑧可是后来季夫老师生了病,文学社解散,我的世界一下子又暗了下去。
⑨母亲倒是支持我,她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持走下去吧。坚持,是母亲最本真的鼓励吧,没有一点煽情的意味。“不过,”母亲接着说,“买稿纸和邮票的钱要你自己去挣来。”
⑩是啊,不工作,一直这么靠父母养活,我心里也愧疚。于是我一咬牙,去了父亲的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白天工作,夜里写诗,靠着一种青春的激情,竟不觉得累。
⑪只是,我投出的稿子总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让我不禁有些动摇了。
⑫还是母亲,还是不带半点煽情味道地鼓励:“哪有那么容易成功的事儿,坚持住,总会有成果的。”
⑬我便选择继续坚持写下去。那个时候,我很喜欢看书,可是家里那几本书都已经读得稀烂,做的梦都是关于偷书的梦,梦见自己偷偷地潜入书店,把书店里的好书装了满满几麻袋偷走,睡梦中露出贪婪的微笑。
⑭和母亲说起我的梦,母亲笑笑没说什么,周末的时候却领我去书店,让我挑喜欢的书。我不敢相信,吝啬的母亲为了鼓励我写作,竟然可以给我买那么多的书。《悲惨世界》《复活》《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名著都是在那个时候与我抱了个满怀的,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忘我地走进小说的世界里。从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我知道了原来人间还有那么巨大的苦难和不幸,人如果要作恶,可以恶到什么地步,而人如果决心行善,又能产生多么伟大的精神力量;从托尔斯泰的《复活》中,我学会了用解剖刀一般锋利的目光审视周围人们的道德,同时也用严格的尺度审视自己的心灵;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中,我感受到友谊的温馨、爱情的迷人和牵魂动魄、艺术的价值和力量……
⑮我的文学之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得坚实了许多。
⑯又一次收到退稿的时候,我耷拉着脑袋,不敢面对母亲热切期望的眼神。正是年底的时候,母亲在灶台上给我们炒花生果,一边炒,一边对我说:“不急,你看这花生果,要多翻几个个儿才能熟呢!人不也一样吗?受些煎熬和苦楚,有啥大不了的!”
⑰我深有感触,是啊,有啥大不了的,我还偏不信我的文字变不了铅字!
⑱终于,一年后的某一天,我的文章发表了,而且还是在《散文》这样的大杂志上。母亲向我表示祝贺的方式一样没有半点煽情意味,只是递给我一把炒好的花生果。我剥了皮,吃了一个,真香,炒得恰到好处。
⑲这一次母亲没有说话,但我永远记住了母亲关于炒花生果的那一段妙语: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⑳是啊,迷茫、困惑……什么都不要怕,要成长,要成熟,就得在生活的热锅里多翻几个个儿!
(有删改)
【小题1】根据要求,品析下面的句子和加点的词语。
(1)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所有人的眼睛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2)我不敢相信,吝啬的母亲为了鼓励我写作,竟然可以给我买那么多的书。(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的含意及其作用)
【小题2】第⑥段画线句子“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小题3】文章标题“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有什么含义?
【小题4】下面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末段运用了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卒章显志,凸显主题。 |
B.“睡梦中露出贪婪的微笑”,句中的“贪婪”是贬词褒用。 |
C.文中提到的语文老师刘季夫,是引领“我”走上文学之路的恩师,正是因为有他的鼓励,在最苦的日子里,“我”的世界依旧明亮。 |
D.文中三处“没有一点(半点)煽情的意味”,都强调了母亲对“我”本真的鼓励,在逆境中要坚持不懈。 |
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魏巍《我的老师》)
4.综合性学习- (共1题)
5.
某校开展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爷爷生病住院了,妈妈让小华发短信告诉爸爸,爸爸回复了一条短信,但忘了打标点符号,爸爸要求小华将他的话转告给爷爷。
短信:我因航班取消今天不能赶回家看望爷爷代我向爷爷说声抱歉两天后到家。
转述:
(3)学生会开展对对联活动,请你帮助赵明同学为下面的对联选择最恰当的下联( )
上联:父母之恩恩重如山
下联:
(4)活动中,丹丹同学拟写了一篇短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下面是短文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从现在开始,[A]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用自己亲身的实际行动感谢母亲。当母亲下班回来,帮她倒杯热茶;当母亲累了一天终于可以坐下来,帮她捶捶背,揉揉肩;当母亲要睡觉了,帮她打一盆热水,暖暖脚;[B]在我们考试后,给她奉上一份沾沾自喜的答卷。
①[A]处画线句中有语意重复的问题,应将“ ”一词删去。
②[B]处画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问题,应将“ ”一词改为“ ”。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爷爷生病住院了,妈妈让小华发短信告诉爸爸,爸爸回复了一条短信,但忘了打标点符号,爸爸要求小华将他的话转告给爷爷。
短信:我因航班取消今天不能赶回家看望爷爷代我向爷爷说声抱歉两天后到家。
转述:
(3)学生会开展对对联活动,请你帮助赵明同学为下面的对联选择最恰当的下联( )
上联:父母之恩恩重如山
下联:
A.儿女情长长似云天 | B.朋友之情情深似海 |
C.存感恩之心必终生铭记 | D.儿女情重重如山 |
从现在开始,[A]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用自己亲身的实际行动感谢母亲。当母亲下班回来,帮她倒杯热茶;当母亲累了一天终于可以坐下来,帮她捶捶背,揉揉肩;当母亲要睡觉了,帮她打一盆热水,暖暖脚;[B]在我们考试后,给她奉上一份沾沾自喜的答卷。
①[A]处画线句中有语意重复的问题,应将“ ”一词删去。
②[B]处画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问题,应将“ ”一词改为“ ”。
5.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