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74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7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B.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
C.众目睽睽的世界杯足球赛在人们的期盼中拉开帷幕。
D.生活就像洋葱,你一层一层地揭开它,总有一层会让你潸然泪下
2.
下列各句中,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开展”与“策划”互换)
B.有数据显示,随着生态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不断改进,十堰的蓝天成了常态。(删去“随着”)
C.当参加“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的体育明星来到我市,受到了球迷的热烈欢迎。(删除“当”)
D.为积极响应我市“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市五创办、市环保局联合举行了以“践行文明之约,共享生态之美”为主题的公益。(在句末加上“活动”)

2.字词书写(共1题)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晴天又来xiāo shì(________)他的皮肤。
(2)蠢笨的企鹅,dǎn qiè(________)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3)大自然拿我去把qiān shān wàng hè(__________________)装点。
(4)它们都是大自然jīng qiǎo jué lún(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品。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前人之述矣(________)
(2)至若春和明(________)
(3)或异二者之(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代作记缘由,为后文写古人的旷达胸襟做铺垫。
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
C.“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然则”转向“览物之情”,“或异二者之为”后展开了议论。作者以简驭繁,巧妙转换内容,层层推进内容,可说叙事言情都入境。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以叙事带出景,又由景生情,达到情景交融,最后由情入议,点明全文的中心。
5.
文言文阅读
韩魏公知北都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桌,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表里无纤瑕可/手不可屈伸
B.真宝也/奇山异水,天下独
C.将用之酌酒/年九十
D.物破亦有时/三峡七百里中
【小题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
俄 为 吏 将 误 触 台 倒 玉 盏 俱 碎 坐 客 皆 愕 然 吏 将 伏 地 待 罪
【小题3】文中的事件表现了韩魏公什么样的品质?你从文中可以学到什么待人的道理?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无法喊出的爸
①那次,我去外地出差。一上火车,我的座位上居然坐着一个黑不溜秋的男人,闭着双眼,怀里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孩子已经熟睡了,脸上的表情安详平静,丝毫没有因为车厢内的嘈杂和喧闹而受到影响。
②列车就要开动了,我还站在拥挤的过道上。这时,从我身后挤来一位胖乎乎的女士,她低头看一下手里的车票,然后扯着男人嚷道:“起来,起来。我的座位。”男人被她一扯一嚷,赶紧揉揉眼睛,站了起来。对面座位上一中年人,也跟着站了起来,对男人说:“你抱着孩子坐吧。”说完,他伸伸懒腰,离开座位。我看到胖女士坐好了,她里面就是我的座位,我也赶紧坐好了。
③男人把怀里的孩子放平,让她睡在座位上,然后脱掉身上的外套,盖在孩子瘦弱的身子上。他站起来,甩甩胳膊,扭扭脖子,在过道上来回走动。
④男人隔一会就要回来看看孩子,并用手摸摸孩子的额头。大约一个小时后,孩子醒了。男人眼尖,很快抽身回来。孩子没有吭声,只用眼睛看着男人,又长又黑的睫毛眨巴眨巴的。男人什么也没有说,在行李架上扯下一个包,从包里掏出一桶大碗面。轻言细语地对孩子说:“我去接点开水啊!”孩子点点头笑了,还露出两颗洁白的门牙。这孩子长得挺可爱的,从她的笑容中我发现她是个小女孩,还是个哑女。
⑤很快,男人手捧一碗泡面回来了。哑女拿起筷子要吃,他小声地说:“烫。等会儿再吃。”哑女望着男人,停下了伸出来的手。大概是想着哑女饿了,男人用筷子挑起几绺面,放到嘴巴前,使劲地吹着气“噗、噗……”吹完,男人把筷子上的面,喂进了哑女的嘴里。哑女眼含笑意,张开嘴巴吃了起来……
⑥一会儿,哑女用手掐了掐男人的手。男人说:“吃饱了?”哑女微笑着点头。男人又说:“那我吃了?”哑女再次微笑着点头。男人用嘴唇靠近方便面的碗沿,三下五除二,“呼啦啦”一阵,把面吃完了。等他扔掉方便面碗筷回来时,哑女却坐立不安,焦急地用手抓着上衣。他抱起孩子,从过道走向厕所去了。
⑦哦,原来是哑女要上厕所。哑女的所需和所求,全都是靠眼神,传递给男人的。
⑧身边的胖女咕哝了一句:“一个男人带个哑巴还挺细的,也不知道哑巴娃的妈搞哪里去了。”
⑨对面座位上一个四川口音的中年女人说:“这娃子没妈。那女娃子是他在医院门口捡的。出生没几天,就被亲生父母扔掉了。他看见了,就抱回家自己养着。因为这个娃子,他快30岁了,还没有结婚。走到哪里打工,就把女娃带到哪里。”接着,中年女人告诉我说她是男人的工友,他养哑女的事情,工友们都劝过要他放弃,他坚决不干。
⑩“那他这是要去哪里呢?”胖女问。四川妇女应声回答:“他是四川人,要去武汉打工。”带着这样一个孩子咋打工呢?四川妇女看出了我的疑惑。接着说:“别人说武汉有家医院可以看这种病,他就决定去武汉打工。”
⑪听她这么一说,我的心顿时一沉。一个农民工带着一个病孩子,一边打工一边寻医,其艰难可想而知。
⑫正说着,男人抱着哑女从过道慢慢走了回来。
⑬后来,有人推着车子卖水果。我买了两份西瓜,两份草莓。一份递给男人:“给孩子吃吧!”哑女摇着头,用葡萄般黑亮的眼睛望着,浅浅地甜笑,仿佛在说:“谢谢您。阿姨,我不吃。”男人笑了一下,用手挠了挠头顶,不好意思地说:“我姑娘她只爱吃泡面,从不吃这些……”
⑭他们父女委婉地拒绝了我的怜悯。
⑮下了火车后,我看着他背着一个大包,把哑女架在脖子上,她用双手环绕着抱住他的额头。我忍不住,跑前几步,踮起脚拉住哑女的手,在她粉嫩的脸上摸了一下。肩上的哑女回头冲着我笑了一下。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忽闪忽闪地,好像对我说:“您不用担心我,我有爸爸照顾。”
⑯我站在川流不息的出站口,望着那个黑不溜秋的男人瘦弱的背影,感慨万千:平凡普通的外表下面却隐藏着一颗善良高贵的灵魂。
(选自《青年文摘》2011年第23期)
【小题1】据文中的故事和出现的人物,用简洁的语句和词语填写下面的表格。(每项不超过20字) 
人物
故事情节
人物品质
男人
收养哑女,细心照料,不离不弃。
(1)

(2)
富有同情心和爱心
哑女
用眼神传递信息,与男人和我交流。
(3)
胖女
(4)
有些自私、冷漠
中年女人
叙述哑女身世,向我解释男人打工目的。
(5)
 
【小题2】文中开头和结尾都反复突出男人“黑不溜秋”的外貌,这样描写人物有什么作用?
【小题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男人用筷子挑起几绺面,放到嘴巴前,使劲地吹着气“噗、噗……”
(2)哑女摇着头,用葡萄般黑亮的眼睛望着,浅浅地甜笑,仿佛在说:“谢谢您。阿姨,我不吃。”
【小题4】结合全文,分析结尾句:“平凡普通的外表下面却隐藏着一颗善良高贵的灵魂。”的深刻含义。
7.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学会看食品的“简历”
在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你会主动去看包装上的食品说明吗?看食品说明,要看的是哪些项目?
首先看食品类别。说明上要标明食品的类别,类别名称必须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以免企业“忽悠人”。例如,一盒饮料的名字叫做“咖啡乳”,但它究竟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牛奶制品?如果看见说明上的“食品类别”项目注明“调味牛奶”,这就说明,这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咖啡和糖,而不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剂、咖啡和少量牛奶。这样的产品和牛奶的营养价值比较接近。反过来,如果是在水里加了点牛奶和咖啡,那么在食品类别上就属于“乳饮料”,不能叫做“调味牛奶”。它的营养价值就比牛奶差远了,不能用来替代牛奶给幼儿喝。
第二看配料表。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配料表有三大看点:
第一大看点,看原料排序。按法规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应当排在最后一位。例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麦芽糊精,燕麦,核桃等”,说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的燕麦和核桃都很少。这样的产品,营养价值还不如大米饭。如果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燕麦,米粉,核桃,蔗糖,麦芽糊精等”,其品质显然会好得多。
第二大看点,看是否有你不想要的原料。如糖、盐、氢化植物油等不健康配料,还有可能产生过敏或不良反应的配料。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对花生过敏,那么买饼干点心等食品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地看看,配料表中有花生的绝不能买。
第三大看点,看其中的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也越来越严格了,从2010年6月开始,企业必须明明白白地标注出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而且要放在“食品添加剂”一词的后面。看食品添加剂并不难,看到带颜色的词汇,比如“柠檬黄”、“胭脂红”等,一般是色素;看到带味道的词汇,比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等,肯定是甜味剂;看到带“胶”的词汇通常是增稠剂、凝胶剂和稳定剂,等等。看多了就熟悉了。
第三看营养含量。对很多食物来说,营养者是人们摄取的重要目标,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越高越好。而对于以口感取胜的食物来说,也要小心其中的能量(也就是“热量”或“卡路里”)、脂肪、饱和脂肪酸、钠和胆固醇含量等指标。这几个项目,自然是越低越好的。
第四看产品重量、将含量或固形物含量。有些产品看起来可能便宜,甚至贴着“降价”标签,但如果按照产品重量来算,反而比其他同类产品昂贵。也可能一种产品用手掂一下觉得挺重,但重量都来自包装,或者其中加的水,包的冰,结果真正能吃进去的部分可能没多少分量。
第五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质条件,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出厂时具备的应有品质,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很可能吃了也没危险;保存期或最后食用期限则表示,过了这个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在保质期之内,应当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产品。就算没有过期,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中的营养成分或保健成分还是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最后还要看认证标志。很多食品的包装上有各种质量认证标志,比如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原产地认证标志等,还有QS标志,没有它的食品就不能进入超市销售。这些标志代表着产品的安全品质或管理质量,具体意义在后面还会细致说明。在同等情况下,最好能够优先选择有认证的产品。那些商家自封的标志不必在意,但产地说明还是值得看看的,因为如果产地生态环境好,周围没有污染源,产品的安全质量就会让人放心。产地污染大的地方,各种污染物质会从土壤、灌溉水中进入植物体内,比施农药还可怕。
细看以上信息之后,产品的优劣就一目了然,广告宣传也不再能够轻易“忽悠”你购买那些对厂家来说利润最大的产品了。
(摘自《这样选购食品最安全》有改动)
【小题1】根据原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食品类别的名称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看这个名称,顾客可避免被企业“忽悠”。
B.去超市购买食品,如果你想买到营养品质好的食品,你只要看原料的排序及用量就可以放心购买。
C.要看食品当中是否有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包装上标出来的有颜色区别的词汇来辨别。
D.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质条件的信息很重要,看准这些信息,我们能知道品质是否下降、食品是否安全、营养成分或保健成分是否会有降低。
【小题2】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的“简历”指的是食品包装上的说明,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
B.本文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列出看懂食品说明要注意的项目,清楚明了,具有很强的科普性。
C.读完《学会看食品的“简历”》,我们就能知道产品的优劣,不会被广告宣传“忽悠”而买到劣质产品了。
D.从文章来看,我们到商场上购买食品,细看各项信息,对我们购买食品是非常有帮助的。
【小题3】一位母亲购买一种给幼儿增加营养的饮料。超市里有两种饮料,一种说明上注明的是“调味牛奶”,一种注明的是“乳饮料”。请你帮助这位母亲选择其中的一种,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依据。

5.语言表达(共1题)

8.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两个与画线句句式一致,内容一致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你如果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就必须包容它那难耐的严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只有亲自品尝了那些物和事,才能了解其中的滋味。但是想要真正的了解,还得有更多的体验和经历。
请以“我品尝了    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4)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