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中考二轮专项复习练习历史试卷(15)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7222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6

1.简答题(共1题)

1.
   (读懂年代尺,理清历史事)读年代尺,回答问题:

(1)请在下面写出①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当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①历史事件名称:
(2)在“A”阶段,我们伟大的祖国既经历过欢欣鼓舞的成就和骄傲,也遭遇过刻骨铭心的失误与挫折……请你列举发生在“A”阶段的“成就”和“挫折”各两个。
(3)“B”阶段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4)结合这段历史,请你给图中“A”阶段“B”阶段各提炼一个合适的主题。

2.选择题(共21题)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的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也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里挣扎。看到这些,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许多小船,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冒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于是,她跑到山上,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可是,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小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先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3.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
A.重工业B.交通运输业C.轻工业D.农业
4.
大庆油田工人,为发展我国石油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铁人”的是(  )
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雷锋
5.
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民国约法》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
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
A.彭德怀B.刘少奇
C.邓小平D.陈毅
7.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最能体现这次巨变特点的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的确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的转折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
8.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A.土地改革的教训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D.改革开放的教训
9.
1957——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B.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交织
10.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
纽约《世界日报》曾这样报道“***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的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与“一五”计划有关的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12.
十年“文革”期间,党和人民与反革命抗争的事件有(   )
①“一月风暴”  ②“二月逆流”
③九一三事件    ④“四五”运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
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开展土地革命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镇压反革命
D.大炼钢铁
14.
标志着我国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A.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B.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
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5.
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然而,短短几年间新中国就生产出了第一批自己的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主要得益于()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实施了“一五”计划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贯彻
16.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7.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8.
有人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两种,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下列对“一五”建设模式认识正确的是(   )
A.工业和农业并重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注重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D.注重各方面协调发展
19.

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20.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21.
《人民日报》连续报道“小麦亩产12万斤”“水稻亩产3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的好消息。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大跃进运动
B.三大改造
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2.如图所示,组成一种原电池。试回答下列问题(灯泡功率合适):

3.填空题(共3题)

23.
“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中“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主要是指:
①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 制度。
②1951年 解放。
③1953年7月取得了 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④1953年开始执行 ,到1957年超额完成。
⑤1954年颁布第一部 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⑥1956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4.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人物,如有“铁人”称号的石油工人 ;水稻专家袁隆平因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
25.
20世纪50年代国家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组织),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则通过 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选择题:(21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