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2009年“十一”上映的《建国大业》成为献礼国庆60周年的经典收藏影片,其剧情讲述的是1945年到1949年间的风云岁月。2011年“七一”上映的《建党大业》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佳作。其剧情讲述的是1917年十月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电影让你重回到那个久违的年代,再次感受民主革命历程艰辛。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影片《建党大业》的剧情,指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2)假设要拍摄影片《建党大业》中共“一大”召开的场景应该选择哪个城市最为理想?
(3)影片《建国大业》着重介绍了发生在重庆、北平(北京)的重大事件。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事件的名称?
(4)两部影片承载了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你从中能获得哪些感悟?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影片《建党大业》的剧情,指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2)假设要拍摄影片《建党大业》中共“一大”召开的场景应该选择哪个城市最为理想?
(3)影片《建国大业》着重介绍了发生在重庆、北平(北京)的重大事件。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事件的名称?
(4)两部影片承载了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你从中能获得哪些感悟?
2.
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3)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什么?
(4)我国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哪一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5)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3)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什么?
(4)我国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哪一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5)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简答题- (共1题)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在这一时期在农村实行了什么变革?变革后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表明我国在这一时期又在农村实行了什么变革?变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是否发生了变化?
(3)材料三的民谣反映的是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哪项改革?这项改革开始于什么地方?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概括出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在这一时期在农村实行了什么变革?变革后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表明我国在这一时期又在农村实行了什么变革?变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是否发生了变化?
(3)材料三的民谣反映的是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哪项改革?这项改革开始于什么地方?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概括出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选择题- (共28题)
5.
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历史性巨变,指的是( )
①辛亥革命
②抗战胜利
③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④改革开放
①辛亥革命
②抗战胜利
③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6.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的是( )
A.石油工人王进喜 | B.解放军战士雷锋 |
C.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 D.两弹元勋邓稼先 |
7.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党带领中国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那么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 | B.“一国两制”构想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南京解放和改革开放 | D.改革开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10.
漫画也能展示历史风貌,下列漫画图片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时期是( )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A.“大跃进”时期 | B.“文革”时期 |
C.改革开放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13.
邓小平说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是因为中共“八大”( )
A.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
B.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决定实行三大改造 |
D.对当时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判断 |
17.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
B.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
C.两岸关系的发展 |
D.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
18.
香港回归祖国后,“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2011年、2012年连续以100分荣登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榜首。这主要是因为实施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一国两制”方针 |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D.社会主义制度 |
19.
“君子和而不同”,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大智慧,意思是“和谐但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1955年,周恩来总理巧妙运用这一智慧,为万隆会议成功召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 B.和平共处五基原则 |
C.“和平与发展”的战略 | D.各国之间互不干涉内政 |
25.
一位著名的宗教人士说:“美国有办法抓住和绞死伊拉克的前总统萨达姆,但无法拿掉他在被法庭宣布死刑的那一刻还高举着的《古兰经》,无法封住他在脖子套着绞索的那一刻还高喊‘让穆罕默德作证’的那张嘴。”萨达姆信仰的宗教是( )
A.佛教 |
B.基督教 |
C.道教 |
D.伊斯兰教 |
28.
同学们都知道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它们均出自一部民间故事集。这部故事集是( )
A.《一千零一夜》 | B.《伊利亚特》 |
C.《奥德赛》 | D.《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
29.
马克思也给予这本书极高的评价,说它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这本书就是西方最早的一本史书( )
A.《汉谟拉比法典》 | B.《荷马史诗》 |
C.《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 D.《俄狄浦斯王》 |
30.
战争既可以毁灭一种文明,又可以使不同的文明不断交融。下列古代战争中,能同时体现同这两种情况的有( )
①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战争 ②亚历山大东征 ③赤壁之战 ④楚汉战争
①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战争 ②亚历山大东征 ③赤壁之战 ④楚汉战争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