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人教版历史初三毕业班中考复习练习题四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709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3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两个后来成为世界争霸对手的苏联和美国都先后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他们为了抗衡危机、挽救国家现有的政治制度、维护社会的稳定,在经济、社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在苏联,列宁1921年结束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面地推行新经济政策;当美国经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刚上任的罗斯福总统就迅速应对,使美国得以摆脱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上述两种政策在不同程度上明显带有市场经济色彩,对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这两个政策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在推行的过程中,他们都在各自国内遇到相当大的阻力,但当时的领导人以他们的远见卓识,力排众议地推行新政,都发挥了他们各自应有的历史作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列宁的主要历史功绩(至少两点)。
(2) 依据材料,指出材料中提到的两种政策的共同点(至少两点)
(3)通过列宁与罗斯福采取的措施,谈谈你对改革有何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摘编自王斯德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面对材料一中“苏俄农民的气愤和不满”,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收到怎样的效果?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列宁具有怎样的可贵品质?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图5中A、B两个时段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导致这两个时段失业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写重大事件名称)。
(3)两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什么共同的调整方式?这给了你怎样的历史感悟?
3.
“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然而,历史并非总是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江泽民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痛苦的回忆,胜利的喜悦,深沉的思考,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总结的这一重要论断?
(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请你就如何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谈谈你的看法。

2.选择题(共31题)

4.
1919年有人在《每周评论》上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此番言论针对的是巴黎和会的哪一项决定
A.不承认中国是战胜国B.禁止德国同奥地利合并
C.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D.签订《九国公约》
5.用计算器算一算。

268+153={#blank#}1{#/blank#}

655-279={#blank#}2{#/blank#}

6.用计算器算一算。

268+153={#blank#}1{#/blank#}

655-279={#blank#}2{#/blank#}

7.用计算器算一算。

268+153={#blank#}1{#/blank#}

655-279={#blank#}2{#/blank#}

8.
某重大事件发生的,希特勒感到欣喜,说“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我们有了一个能给我们带来惊喜的盟国。”丘吉尔有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蒋介石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此处“某重大事件”应该是()
A.德国进攻波兰B.太平洋战争爆发
C.苏德战争爆发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9.
下列关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美国在这两次会议上获利都很大B.大国操纵,充满了矛盾和斗争
C.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D.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10.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美国经济困难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11.
美国记者李普曼在20世纪30年代曾说:“人民交给罗斯福先生一把尚方宝剑,以便他能够在一场特殊的战斗中率领他们。现在战争业已结束,宝剑应该入鞘了。”这场“特殊的战斗”是指(  )
A.克服经济危机B.反法西斯侵略
C.国际贸易竞争D.对苏冷战
12.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政府工作的重心B.调整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C.彻底否定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D.强化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
13.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①商店的大门紧闭  ②仓库里小麦发霉  ③招工广告满天飞  ④工厂开工率极低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4.
失业率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晴雨表。针对失业严重情况(见下图),德国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三国军事同盟B.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C.把工业纳入备战轨道D.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
15.
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而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国家恐怖。其中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的国家恐怖发生在()
A.西班牙B.日本C.德国D.意大利
16.
某班开展了“我看希特勒”的课堂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其中属于正确情感态度的是
A.他宣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符合德国的利益
B.他把德国绑上战车,把世界拖入战争,完全是西方国家纵容的结果
C.在短时间内横扫大半个欧洲,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D.欧洲历经巨大的战争浩劫,约600万犹太人成为冤魂,他是罪魁祸首
17.
(题文)下列事件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关的是
①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 ②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 ③国联成立 ④ 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8.
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共同的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与之抗衡。”罗斯福说得“类似的总战略”指的是
A.美英等国签署《联合国宪章》,成立联合国
B.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美英等国组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美国对德、日等轴心国宣战
19.
法西斯德国未能击败英国的原因中,不包括
A.新首相丘吉尔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政策B.德国空军经受不住巨大的损失
C.英吉利海峡使德国精锐陆军无能为力D.苏德战争的爆发牵制了德军
20.
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6月一场著名的登陆战役为背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这场战役是
A.阿拉曼战役
B.中途岛战役
C.诺曼底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
A.德军入侵波兰B.德军入侵苏联
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
22.
有这样一幅战地照片:“一名战士正悬站在建筑物柱顶盘的檐口,将一面旗帜插在建筑物的最高处”。这幅照片成为胜利的象征,标志着纳粹时代的结束。据此,你认为这幅照片可能描述的是
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战D.攻克柏林战役
23.
下边是关于某次战役的资料卡片,根据卡片信息推断它是
A.珍珠港战役B.诺曼底登陆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
24.
如下图是1942年美国印制的一份海报.从图上“united”(团结)、“win”(获胜)等宣传语和美,英,苏等国国旗,可以判断海报与下列哪一文献密切相关?(  )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联合国家宣言》
25.
促使日本投降的最关键因素是
A.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B.美国原子弹对日本法西斯的威慑作用
C.苏联红军对日本关东军的打击D.反法西斯盟国的通力合作
26.
两次世界大战的相似点中不正确的是
A.德国都是罪魁祸首
B.美国都参加过战争
C.中国都参加了战争
D.日本都是战败国
27.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为最后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能够建立的关键是()
A.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
B.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C.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
D.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28.
如下图所示军事行动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
A.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美国宣布对日本作战D.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29.
在二战前的漫画《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中,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希特勒话中的“狗”是指(  )
A.英国B.法国C.苏联D.美国
30.
1945年4月30日,一场激烈的战役之后,苏联红军终于把胜利的旗帜插到了德国国会大厦楼顶,欧洲战场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迎来胜利,这场战役是( )
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攻克柏林战役D.诺曼底登陆
31.
1940年5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苦、眼泪和汗水,我们将战斗到底……”1941年,斯大林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B.法西斯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D.英国和苏联互相短视
32.
“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败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这段材料应该出自
A.雅尔塔会议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D.波茨坦会议
33.
1938年9月21日,丘吉尔向伦敦新闻界发表声明说:“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这里所说的“虎口”指的是当时的(  )
A.德国B.美国C.法国D.意大利
34.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