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争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件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和平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和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2005年日本修改的新版教科书
材料二: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后来他俩见面时,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难以确定是谁先杀满100人,难分胜负,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比赛,看谁先杀 到150人。
材料三: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奉命约见日本驻华使馆公使,再次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右翼历史教科书中的严重错误,并就此提交了备忘录。该负责人说,中国史学界在这本教科书通过后,就开始对其进行认真研究,日前已进一步认定其存在一系列的缪误……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日本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歪曲?针对材料一日本的行径,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读了上述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2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课本有关史实,说明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确实“存在一系列谬误”(列举日本侵华史实三点即可)(3分)
(4)在1937年开始的抗击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请你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取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材料一: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争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件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和平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和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2005年日本修改的新版教科书
材料二: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后来他俩见面时,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难以确定是谁先杀满100人,难分胜负,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比赛,看谁先杀 到150人。
材料三: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奉命约见日本驻华使馆公使,再次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右翼历史教科书中的严重错误,并就此提交了备忘录。该负责人说,中国史学界在这本教科书通过后,就开始对其进行认真研究,日前已进一步认定其存在一系列的缪误……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日本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歪曲?针对材料一日本的行径,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读了上述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2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课本有关史实,说明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确实“存在一系列谬误”(列举日本侵华史实三点即可)(3分)
(4)在1937年开始的抗击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请你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取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2.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材料二:

材料三: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1)材料一中 “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1分)
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指挥者是谁?(2分)
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1分)
(2)根据材料二按图中(1)(2)(3)编号顺序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3分)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在三年内打败国民党,其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材料一:***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材料二:

材料三: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 国民党 | 共产党 |
拥有军队 | 430万 | 130万 |
武器装备 | 接受日本100万日军的装备,美国提供大量的武器 | 基本上是步枪 |
拥有人口、地区 | 3亿多、大城市 | 1亿多、小城镇乡村 |
(1)材料一中 “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1分)
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指挥者是谁?(2分)
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1分)
(2)根据材料二按图中(1)(2)(3)编号顺序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3分)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在三年内打败国民党,其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2.选择题- (共7题)
3.
小明对中国城市的历史产生了兴趣,并列出了曾作为国民政府所在地的几个城市,你能按照其先后顺序加以排列选出正确的是
A.武汉一广州一南京一重庆 | B.南京一武汉一广州一重庆 |
C.广州一武汉一南京一重庆 | D.重庆一武汉一广州一南京 |
7.
日本早在1931年就对中国发动了侵略,而我们却把“卢沟桥事变”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主要依据是
A.日本对中国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 |
B.事变加速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进程 |
C.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日战争 |
D.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
8.
1937年4月,国共两党都派代表恭祭黄帝陵。***亲自撰写了祭文,写道:“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此文中倡导的“民族阵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此文中倡导的“民族阵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C.七七事变爆发 | D.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