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改天换地,万象更新。但国内反动势力还没有彻底根除,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很紧张。面对这种局面,***和他的战友们是如何做的呢?请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回答图1所反映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上述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图2的影响是什么?
2.
在学习完这两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哪个时期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取得的成就?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其中“良好开端”指的是中共八大的召开,请问“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此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
(1)“工业起步”指的是哪个时期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取得的成就?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其中“良好开端”指的是中共八大的召开,请问“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此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
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进,取得过成绩,也出现过失误。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探索历程,回答问题。
【良好开端】
材料一 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解决。这时,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材料一中“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分析的主要矛盾是是什么?
【出现失误】
材料二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认为是什么?你认为与材料一对比哪一种是正确的?
(4)在材料二中1958年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发起了什么运动?给我国的社会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哪些影响?
【以史为鉴】
(5)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良好开端】
材料一 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解决。这时,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材料一中“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分析的主要矛盾是是什么?
【出现失误】
材料二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认为是什么?你认为与材料一对比哪一种是正确的?
(4)在材料二中1958年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发起了什么运动?给我国的社会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哪些影响?
【以史为鉴】
(5)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2.选择题- (共27题)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A.1842——1870年 | B.1911——1939年 |
C.1919——1947年 | D.1921——1949年 |
5.
“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新中国成立之初作为施政纲领,维护公平正义,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6.
在复习历史时,小明要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这一问题。他搜集到了以下素材,其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9.
2015年3月21日,搭载着68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从韩国飞抵沈阳,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下列史实与抗美援朝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 B.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吞噬 |
C.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 | D.《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
11.
时下央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彭德怀元帅》。你认为下面哪些历史素材必定成为再现彭德怀元帅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卓越军事家形象的经典剧情( )
①武昌起义 ②台儿庄大捷 ③百团大战 ④抗美援朝
①武昌起义 ②台儿庄大捷 ③百团大战 ④抗美援朝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12.
(题文)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
D.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
14.
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
D.“包产到户”的实施 |
16.
稳步推进“十三五”规划是一个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规划,为我国2016-2020年五年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一五”计划为我国哪一段历史时期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 )
A.1953-1956年 | B.1953-1957年 | C.1952-1957年 | D.1949-1953年 |
17.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③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
④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及宝成铁路修通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③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
④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及宝成铁路修通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8.
中共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下列关于这次会议的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 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 确立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任务 D.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A. 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 确立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任务 D.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
为改变河南兰考的落后面貌,他带领全县人民生产自救,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他是( )
A. 焦裕禄 B. 袁隆平 C. 王进喜 D. 雷锋
A. 焦裕禄 B. 袁隆平 C. 王进喜 D. 雷锋
21.
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2.
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A.邓稼先 |
B.王进喜 |
C.焦裕禄 |
D.袁隆平 |
23.
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1957年 | 1958年 |
粮食总产量 | 166.83 | 169.52 | 183.94 | 192.75 | 195.05 | 197.65 |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
A.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C.“大跃进”的掀起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
24.
下图是小明在复习时绘制的时间轴。其中,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严重失误是( )

A. 三大改造后期要求过急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A. 三大改造后期要求过急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27.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表达了( )
A. 人民的意志 B. 党的意志
C. 工人的意志 D. 农民的意志
A. 人民的意志 B. 党的意志
C. 工人的意志 D. 农民的意志
28.
1956年底,***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
B.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
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 |
29.
1952年,***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在未来要把私营企业经济挂在共产党的火车头上,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符合这一设想的措施是
A.组织互助组 | B.成立生产合作社 | C.进行公私合营 | D.建立人民公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