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盐城盐都区西片八年级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97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7/14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位于观前街的苏州市人民商场是苏州著名的百货老字号,今年正值其开业80周年纪念,原名苏州国货商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更名为苏州人民商场。
材料三  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
——1958年《人民日报》
(1)图片反映的事件是 ,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
(2)材料二所示事件是一大创举,请问此创举主要依据什么政策?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现象出现在什么时期?图二中的情况与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相关?  
(4)材料充分体现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请就“三农”问题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几千年来,各民族生生不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更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基础。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又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时说:“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我们不是清政府。如果到时还不收回,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代。”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什么事件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实现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结合所学,指出邓小平提出的什么伟大构想解决了材料二中的问题?该构想提出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3)中国政府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根本原因是什么?
(4)近代哪个不平等条约,造成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分离?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5)材料所示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但仍有破坏此现象的因素,请列举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障碍。

2.选择题(共19题)

3.
纽约《世界日报》曾为《***诗词全集》的出版刊发广告,评价***的每一首诗词背后都有一件甚至数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词反映的重大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③钟山风雷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①②④③
4.
联系与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中国共产党的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有()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②都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点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权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曾抽样调查了农民家庭平均占有生产资料情况(含所有权和使用权)。据下表判断,此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A.土地改革开始前
B.人民公社化运动普遍展开后
C.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前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后
7.
2015年5月,在某次重大庆祝活动中,藏民边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次活动纪念的是(  )
A.设置宣政院B.设置驻藏大臣
C.西藏和平解放D.册封达赖喇嘛
8.
“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镇压反革命运动
9.
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结论应是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6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10.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A.B.C.D.
12.
小明用歌谣形式总结了新中国的部分建设成就,下列成就出现在“一五”期间的有(  )
①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 ②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③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 ④神舟飞天星际间,水利工程葛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
“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如果将这首民谣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B.农业科技取得突出进步
C.“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
14.
申纪兰是全国唯一参加过一至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被誉为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化石”。当25岁的申纪兰首次出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场时,她为以下哪一决议投出了赞成票(   )
A.将北平改为北京B.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开展“文化大革命”D.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5.
1958年,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   )
①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②缺乏社会主义的经验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自然灾害的影响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16.
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认识得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D.建立了经济特区
17.
以下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逐步展开的四项内容,根据开放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 ②①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③②①④
D. ①②③④
18.
1978年,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此建议得到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指(  )
A.建立自由贸易区B.设立特别行政区
C.建立经济特区 D.设立民族自治区
19.
我国经济特区与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
A.主权归属不同B.经济政策不同
C.政治政策不同D.社会制度不同
20.
“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歌中的“喜事”指(  )
A.抗日战争胜利B.西藏和平解放C.“一国两制”提出D.香港、澳门回归
21.
关于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  )
①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②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达成共识
③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④汪辜会谈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D.④①②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