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请说出“一五”计划期间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一项成就,并谈谈这项成就的影响。
(3)1956—1966年间,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有哪些严重失误?我们从中应当吸取哪些教训?
(4)“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使党和国家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十年内乱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怎样避免“文革”那样的悲剧不再重演呢?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请说出“一五”计划期间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一项成就,并谈谈这项成就的影响。
(3)1956—1966年间,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有哪些严重失误?我们从中应当吸取哪些教训?
(4)“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使党和国家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十年内乱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怎样避免“文革”那样的悲剧不再重演呢?
2.综合题- (共2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他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2)材料二粮食生产情况的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农村改革什么政策?其“伟大的历史作用”如何?
(3)材料三中深圳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随着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变化,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了什么新发展?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他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二 我国某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统计表。年代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粮食产量 | 5.02亿公斤 | 5.70亿公斤 | 7.15亿公斤 |
材料三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
(1)材料一中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有何重要意义?(2)材料二粮食生产情况的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农村改革什么政策?其“伟大的历史作用”如何?
(3)材料三中深圳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随着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变化,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了什么新发展?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贫穷走向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脚印)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之后,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7年,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1)上述材料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
(歌曲中见证)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春天”的喻义是什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无限的思念)

(3)邓小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贡献,邓小平是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邓小平的光荣事迹?
(历史的脚印)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之后,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7年,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1)上述材料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
(歌曲中见证)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春天”的喻义是什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无限的思念)

(3)邓小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贡献,邓小平是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邓小平的光荣事迹?
3.选择题- (共26题)
4.
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
A. 坚持走群众路线 B.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A. 坚持走群众路线 B.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5.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乐队凑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当时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
B.有28个团体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
D.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
6.
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
B.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
C.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
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 )
A.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
C.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
11.
歌曲和口号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下列建国后的歌曲和口号,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A.②③①④ | B.②①③④ | C.③②①④ | D.②③④① |
12.
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
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
18.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
C.第一个五年计划 | D.三大改造 |
19.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
A.上海浦东开发区 |
B.海南经济特区 |
C.厦门经济特区 |
D.深圳经济特区 |
22.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A.国有企业改革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建立经济特区 |
23.
农业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1年间的4.9%,究其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 B.“大跃进”的促进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D.人民公社化的推进 |
24.
下图是1978年5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这一文章的发表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因为该文章的发表


A.深刻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B.开创了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
C.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
D.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 |
26.
“ 三起三落/经受了风风雨雨的摔打/回顾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使你悟出了“真理”也有真假/划时代地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拨开了迷雾/指明了方向/走上了正轨/ 使共和国的国力/得到了举世瞩目的壮大 ”上述材料称赞的是( )
A.*** | B.邓小平 | C.江泽民 | D.*** |
27.
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B.“一国两制”的实践 |
C.土地改革的进行 | D.对外开放的实行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