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材料一:如下图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预示着中国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材料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材料三: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你如何理解材料一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预示着中国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2)据材料二及所学回答,抗美援朝战争最后结果如何?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哪些?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归纳一个学习主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重工业基础薄弱程度,可以比较中国与印度、美国间的钢和电产量:1950年印度人均钢产量为4千克,美国为538.3千克,而中国1952年才2.37千克;1950年印度人均发电量10.9千瓦时,美国是2949千瓦时,而中国1952年仅2.76千瓦时。
材料二: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我国的主要矛盾,并明确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以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
项 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亿斤) | 3900.5 | 2870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 |
(1)根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的工业局面,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
(2)材料二指的是哪次会议?会议指出的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导致材料三中农业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可以汲取什么深刻教训?
(4)到1965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你认为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选择题- (共26题)
A. 坚持走群众路线 B.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
D.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
①抗美援朝万民一心,保家卫国众志成城
②大跃进一日千里,总路线光芒万丈
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④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④①②③ |
B.③④①② |
C.②①④③ |
D.①④③② |
A.意味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结束 |
B.意味着新中国的建立 |
C.意味着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的新任务 |
D.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D.文化大革命结束 |
A.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 B.林彪反革命集团夺权 |
C.自然灾害的影响 | D.文化大革命 |
A.农业 | B.手工业 | C.制造业 | D.资本主义工商业 |
A.必须注重经济建设 | B.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A.开放武汉重庆等沿江城市 |
B.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制度 |
C.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
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
A.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主义 |
B.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
C.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D.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A.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 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
C.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 D.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
A.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 B.适应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
C.赶超先进国家的重要性 | D.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 |
A.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 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
C.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D.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