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九年级中考模拟专题08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686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3/15

1.综合题(共1题)

1.
中国近代史始是中国人民一部屈辱和抗争的历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图说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屈辱史):

材料二:近代化的探索(抗争史):

材料三:下列四幅图片分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风雨兼程28年的战斗历程中的四个标志性历史事件中的一个片段(近代中共党的奋斗史):

请回答
(1)结合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国际背景分析造成材料一中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政治、经济方面有哪些表现?
(2)材料二中的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观察材料三中的图片,回答图一所表述的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一年?图二所展示出的长征精神是什么?根据图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图四所表述的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4)通过上述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从中有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7题)

2.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A. 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B. 通过第一个党纲
C.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 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3.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当时担任校长的是()
A. 蒋介石 B. 孙中山 C. 周恩来 D. 叶挺
4.
(2015年东营市中考模拟)1948年秋,山东农民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还用心的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据其行程路线判断(见下图),他参加了
A.挺进大别山战役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
5.
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为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出席了()
A.西安事变谈判B.遵义会议
C.重庆谈判D.中共七大
6.
解放战争时期,***曾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与这一诗句有关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