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县2018一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84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5

1.判断题(共3题)

1.
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2.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民族利益出发,提出用“和平统一”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伟大构想。
3.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综合题(共3题)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材料二:1979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奇迹出现了,小岗全队粮食总产量达13万斤。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此次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2)据材料二,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在何处?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
(4)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1)材料一表明美国对中国持什么态度?
材料二  1971年5月15日,尼克松在电台广播《公告》时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2)据材料可知尼克松对华态度是怎样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所说的“采取主动”具体表现在哪一事件上?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美两国应该怎样做才能既保持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又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6.
阅读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1)根据上面“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2)依据以上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 (看中国数据——关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果)

(3)依据材料三的两组数据,归纳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3.选择题(共11题)

7.
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有(  )
①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领导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领导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④领导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8.
党的十九大继续关注农村,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经历了两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二者的评述不正确的
A.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D.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9.
2019年1月8日,中朝两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就中朝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达成重要共识。中朝两国有着深厚的友谊,1950年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遣军队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这场战争
A.保证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B.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C.为新政权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D.使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10.
旧版1分纸币的正面主景图案(如下图),是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这辆汽车最早产生的时期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19世纪
11.
黄炎培曾做《天安门歌》:“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来表现其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欣喜之情。这一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解放战争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2.
2018年8月21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同萨尔瓦多共和国外长卡斯塔内达在北京举行会谈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萨尔瓦多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这是继5月以来多米尼加、布吉纳法索先后与台湾“断交”之后的4个月内第三个与台湾“断交”的“邦交国”。这一事实说明了
A.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共识
B.两岸关系得到重大发展
C.“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D.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13.
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运动
1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很多政治经济措施的实施都以社会政治运动的形式落实。因此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展开,这在当时人们的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土改、红卫、建国、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些人中年龄最小的应该是
A.土改
B.红卫
C.建国
D.跃进
15.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一五计划”完成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6.
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  )
A.开始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B.解决了“文革”中的遗留问题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7.
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正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
A.邓稼先
B.王进喜
C.袁隆平
D.雷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