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82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7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在此“宣告”的基础上,后来中国提出的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进入祖传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2)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以惊人的勇气和魄力,迎接着世界的挑战。举一例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材料三

(4)在民族构成上我国是个怎样的国家?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请回答:
(1)歌词中的“妈港”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掳去了“妈港”?“妈港”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这一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2.选择题(共23题)

3.
著名史学家胡绳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史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五大
4.
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5.
一首《英雄赞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常春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还有迷人的《一条大河》“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多少年来,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多少人不免心潮澎湃,联想起
A.土地革命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6.
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1953—1957年 “一五计划”的完成
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7.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与这首民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大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十年“文革”
8.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9.
12月4日是全国普法宣传日,那么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哪一次会议()
A.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十一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党的十二大
10.
他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他就是(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雷锋
11.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③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④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

12.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 “大跃进”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3.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什么问题的讨论(  )
A. 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 B. 真理标准
C. 是否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市场经济是姓社姓资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
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
1980年,我国在广东建立的经济特区有(  )
①深圳
②珠海
③汕头
④厦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立下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这种“包干到户”的生产形式发展成后来的(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社会保障制度
17.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努力探索民族独立和富强之路。但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你认为邓小平走的是什么路(  )
A.阶级斗争之路B.照搬苏联经验之路C.学习日本之路D.走自己的路
18.
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9.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时,人民解放军驻港、驻澳部队举行了盛大的进驻仪式。他们的进驻最能体现中国政府(  )
A.对港、澳行使主权B.向港、澳显示强大
C.让港、澳人民放心D.对港、澳特别保护
20.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新气象得益于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民主改革的推行
C.改革开放的推动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21.
我国能够成功实现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B.我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
C.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心愿D.“一国两制’构想为各方所接受
22.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方法B.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的
C.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来的D.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
23.
60年前的万隆会议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下列对该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会址在印度尼西亚B.主要讨论保卫和平等问题
C.美国与会代表挑起争端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4.
我国各民族能相互团结、共同繁荣,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
A. 各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
B. 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革命
D. 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5.探究下图中有几组线互相平行,有几组线互相垂直.

有{#blank#}1{#/blank#}组线互相平行.

有{#blank#}2{#/blank#}组线互相垂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