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在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建国后我国农村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
请回答:
(1) 1950年—1952年,我国在农村开展了什么运动?
(2) 1953年—1956年,国家在农村进行了什么运动?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改革中实行的主要制度是什么?
(4)通过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请回答:
(1) 1950年—1952年,我国在农村开展了什么运动?
(2) 1953年—1956年,国家在农村进行了什么运动?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改革中实行的主要制度是什么?
(4)通过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1949年3月23日上午,***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认为是“进京赶考”。他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1)材料一中***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
(2)为改变上述现象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3)归纳1950年到1957年的史实,说明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进京以后,“考试”是否及格了?
材料一:建国初期,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1949年3月23日上午,***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认为是“进京赶考”。他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1)材料一中***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
(2)为改变上述现象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3)归纳1950年到1957年的史实,说明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进京以后,“考试”是否及格了?
3.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位外国学者说:“20世纪的中国从1978年开始”
材料二: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 02亿公斤;19 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这一年,我国的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材料三:

(1)材料一中“1978年”我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2)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对内改革的两大领域分别是什么?并指出这两大领域改革的共同本质。
(3)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开放格局有什么根本区别?
材料一:有一位外国学者说:“20世纪的中国从1978年开始”
材料二: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 02亿公斤;19 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这一年,我国的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材料三:

(1)材料一中“1978年”我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2)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对内改革的两大领域分别是什么?并指出这两大领域改革的共同本质。
(3)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开放格局有什么根本区别?
2.简答题- (共1题)
4.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人物
(1)为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做出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2)为大庆油田的建设做出贡献,被誉为“铁人”:
(3)带领兰考人民治理盐碱地,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1)为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做出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2)为大庆油田的建设做出贡献,被誉为“铁人”:
(3)带领兰考人民治理盐碱地,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3.选择题- (共36题)
10.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让你写篇社论,你会写
①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
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④显示了美国的实力
①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
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④显示了美国的实力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5.
学生在学习“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时,准备请本校有亲身经历的一位教师做专题讲座。根据下面四位教师的出生年代,你认为最适合做主讲人的是 ( )
A.张老师-1949年 | B.王老师-1986年 |
C.李老师-19 70年 | D.赵老师-19 78年 |
22.
***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下列哪一项是他描写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 ( )
A.“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B.“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D.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
23.
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
B.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路线方针 |
C.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
D.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 |
27.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的经济改革最先开始于沿海地区 |
B.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
C.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建立经济特区 |
D.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
3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的改革是实行 ( )
A.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
B.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把土地分给农民 |
C.自愿互助,走合作化道路 |
D.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
35.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决定拨乱反正,解决冤假错案 |
B.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D.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37.
按照党的“十三大”部署,到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 )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
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D.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3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