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80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3

1.综合题(共1题)

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的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以***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

材料三 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三大改造高潮中发生的一些失误,虽然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毕竟是次要的,它同这场社会变革所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中国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绝不能相提并论的。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依据政府颁布的哪一文件进行的?这一“改革”最重要的意义在何处?

(3)材料三中的“这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到1956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有何重大意义? 

(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2.选择题(共22题)

2.
陈老师请一位大学教授给同学们讲革命史。讲完后,那位大学老师问小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对辛亥革命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   )
A.二者所推翻的统治政权不同B.二者的时间长短不同
C.二者的方式不同D.二者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不同
3.
《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 )
A.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D.西藏地区实现和平解放
4.
下列事件中能够提高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有( )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5.
中美两国元首于2017年4月24日在通话中就朝鲜半岛局势交换意见,并同意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密切联系。新中国曾派兵处理过朝鲜半岛的问题,这就是(   )
A.甲午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
6.
下列各项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有(   )
①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确定了国徽 
④任命周恩来为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A.①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
7.
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文化大革命”结束
8.
邓小平曾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9.
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 上海汽车制造厂建成
B. 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C. 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D.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0.
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做出的共同贡献是(  )
A.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
B.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C.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D.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11.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时间最长、最严重的“左”倾错误是( )
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2.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的大型纪录片《光辉历程》正在热播,其中有一段回顾了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1956年制定的
B.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政府
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D.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3.
“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对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它描绘出的场景得益于哪两座城市的奋斗(    )
①长春 
②鞍山 
③沈阳 
④大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
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本
15.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社会主义在饱受严重挫折之后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小岗村开始“大包干”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16.
观察下图,图中两种思想理论的相似之处是( )

①被写入党章 
②都是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③都明确提出了关于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 
④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7.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为了使农民“富起来”,最先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进行土地改革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1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在国家机关统一使用汉字与普通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见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
A.改革开放伟大决策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一国两制”伟大构想D.“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20.用H、O、Na、S四种元素,写出符合事实的下列化合物的化学式(每一项写一个)
21.
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A. 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常态 B. 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 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 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
22.下列对氢原子光谱实验规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23.
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大三通”、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542.7亿元等。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A. 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 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
C. 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 D.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