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梁山县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80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6

1.综合题(共5题)

1.
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是他们用光芒指引着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谱写了不断进步的文明史。新中国历史上的各类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为前行中的中国推波助澜。感悟他们的丰功伟业,为我们建设伟大的祖国增添了无穷动力。
(1)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A.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碉堡,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C.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赢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扬,成为万隆会议的原则。
D.“铁人”。
E.“两弹元勋”。
F.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干部。
G.每年的3月5日是我们向他学习的日子,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每天都在向他学习。
H.歌曲: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
I.他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J.他是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
(2)他们仅仅是历史的天空中闪烁过的几颗星,请你谈谈你答这道题的感受。
2.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2)在第一则材料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3)在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那些弊端?
(4)材料三反映了那时的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和日本又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企图把将介石集团的代表继续留在联合国,阴谋制造“两个中国”。美国的提案遭到多数国家的反对,被大会拒绝。
(1)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目的是什么?
(2)当时中日两国的关系如何?1972年时有何改变?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3)在2005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原因是什么?
(4)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你认为今天的中日关系要求日本的领导人怎样做?
4.
活动与探究
面对20世纪世界科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了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领导干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技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这种情况某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讨论会来探讨科学技术革命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在请你回答讨论会中的相关问题。
(1)20世纪中后期世界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 
(2)面对这一机遇,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3)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请你就解决人才问题提出几条建议。
(4)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
5.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的内容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从***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两个伟人的不同要求,也是邓小平继承***教育思想的一次理论上的飞跃。邓小平把教育的视野引出了国门,引向了世界,引向了未来。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理解。

2.判断题(共1题)

6.
期末复习时老师让同学们将本学期学过的重要知识进行整理,班里的小马虎整理了以下一段文字,请你帮他将下面的五处错误的改正过来。
1949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土地改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五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温饱水平;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8届奥运会。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4)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___
(5)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题(共28题)

7.
陈老师请一位大学教授给同学们讲革命史。讲完后,那位大学老师问小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对辛亥革命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   )
A.二者所推翻的统治政权不同B.二者的时间长短不同
C.二者的方式不同D.二者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不同
8.
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新中国的社会性质的是(   )
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  ④抗美援朝  ⑤保家卫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
在一部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中曾说: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①人民成为新中国的主人  ②到1952年底,全国有三亿多农民分到土地  ③新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计划  ④1955年亚非会议隆重召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
某城市的一个小区里住着一位拥有一枚一级战斗英雄勋章的老人,估计他有可能参加了(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大炼钢铁运动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运动
11.
为了维护***
③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反右倾运动中,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
B.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
C.天安门事件被判为反革命事件
D.“四五”运动后,邓小平被撤职
13.
新中国成立后,下列哪组事件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和挫折(  )
①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抗美援朝   ③“大跃进”  ④土地改革
A.①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共同点是(  )
A.都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B.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都使我国从此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D.都纠正了我党在前一段时期错误的方针政策
15.
(题文)目前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下列运动中,与这一主旨不相符的是(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B.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的“打砸抢”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6.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可知,东北地区是(  )
A.轻工业基地B.重工业基地C.军工产品基地D.日用产品基地
17.
在历史课上我们曾学到在“大跃进”运动中,我国曾出现一棵白菜重250斤的新闻报道,夸大事实。这种行为属于(  )
A. 瞎指挥 B. “共产风”     C. 高指标 D. 浮夸风
18.
下列哪些事件或决议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情况?(  )
A.人民公社化运动B.中共八大的决议C.十年“文化大革命”D.“大跃进”运动
19.
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范围的是(  )
A. 第三产业 B. 农业 C. 手工业 D. 资本主义工商业
20.
政治老师举出四个例子,要求张旭同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下列哪一运动有严重失误(  )
A.“大跃进”运动B.改革开放C.土地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
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①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②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来往
③要加强阶级斗争
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2.
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B.珠海C.汕头D.海南省
23.
邓小平作为我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的突出历史贡献是(  )
A. 为我国改革开放设计出正确的方针、路线、政策 B.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设想
C. 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 D. 大力推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24.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为刘少奇平反
C.邓小平理论领导地位的确立D.十二大的召开
25.
历史老师为了引导同学们从历史角度关注“三农”问题。就请大家思考,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之间的共同点
①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②都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
③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④都是对以前生产关系的改革
A. ①③ B②③ B. ③④ C. ②④
26.
从2006年暑期,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名牌学府,纷纷到内地招收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出现这一情况的大背景是(  )
A.香港已回归祖国B.这些大学很有名气
C.内地拥有许多优秀学生D.教育部批准这些大学的招生计划
27.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发展迅速,首先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接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现在,小东请问大家,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原子弹、氢弹试验相继取得成功B.许多亚非国家大力支持中国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
28.
下列高科技成就诞生的顺序(  )
①“东方红1号”卫星顺利升空
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②④③①
29.
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 )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30.
新中国关于民族关系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B.汉族统治少数民族
C.民族团结与发展D.民族平等与繁荣
31.
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说,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走和平崛起之路。下列能反映新中国这一方针的有(  )
①抗美援朝  ②提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2."That's so easy!"I {#blank#}1{#/blank#}(说).
33.
中国举办奥运是在第几届奥运会(  )
A.第26届B.第25届
C.第24届D.第29届
34.
某同学在参观了新中国科技成果展时看到,新中国从成立初期火柴、铁钉都要进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科技取得巨大成就。取得这一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 新中国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     B. 科学家的辛勤努力
C. 苏联的支援   D.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