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4年9月28日,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历史任务后,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和民主化。

请回答:
(1)请你写出材料一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完成了哪一重大历史任务?材料二“这种状况”是怎样得到根本改变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标志了什么?
(2)材料三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图一、二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3)以上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的成就,请你归纳这些成就呈现的特点?
材料一:1954年9月28日,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历史任务后,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和民主化。
——摘自《共和国的足迹》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公有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居于主体地位,中国还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这种状况,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会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请回答:
(1)请你写出材料一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完成了哪一重大历史任务?材料二“这种状况”是怎样得到根本改变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标志了什么?
(2)材料三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图一、二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3)以上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的成就,请你归纳这些成就呈现的特点?
2.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不平凡的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1952年比1949年、1957年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比较1952年、1957年的增长率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哪一方面?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史实,判断图一《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真实?说明理由。分析指出图二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哪一政策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出现?
(4)材料四中“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是谁?中国的“发展模式”指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安徽省某农户1980年张贴的春联
材料四: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1)依据材料一分析,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1952年比1949年、1957年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比较1952年、1957年的增长率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哪一方面?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史实,判断图一《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真实?说明理由。分析指出图二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哪一政策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出现?
(4)材料四中“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是谁?中国的“发展模式”指什么?
2.选择题- (共13题)
3.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中写道:“——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文中的“人民革命”是指( )
A. 旧民主主义革命 B. 辛亥革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国民革命
A. 旧民主主义革命 B. 辛亥革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国民革命
6.
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己发生变化,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开始进入这一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
B.土地改革的顺利结束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8.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多次召开会议,***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A.抗美援朝 |
B.“一五”计划 |
C.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
D.土地改革 |
10.
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1958年—1961年中国出现的真实场景应是
A.良田荒,薯叶枯,青壮炼钢去,童叟田间忙 |
B.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
C.“早稻亩产三万六干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 |
D.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 |
12.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周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南海正式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意味着中央人民政府
A.力争和平解放西藏取得了成功 |
B.摧毁了西藏封建土地制度 |
C.废除了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
D.完成了对西藏的社会主义改造 |
13.
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A.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