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育新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75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6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请完成: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些重大事件?
(2)材料一事件开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事件后,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材料二事件开展中,走的是什么道路?它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什么变化?
(4)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动原因是什么?
(5)从以上材料的学习,你得到什么启示(一条即可)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业,请你根据所学只是回答下列问题。
(1)1953年~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改革,试述其主要内容。
(2)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请列举三项事例。

2.选择题(共29题)

3.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中写道:“——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文中的“人民革命”是指(    )
A. 旧民主主义革命     B. 辛亥革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国民革命
4.
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相符的(  )
A.出生1949年,取名建国B.生于1958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45年,取名红兵D.生于1834年,取名跃进
5.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所进行的努力不包括:(   )
A.争取西藏和平解放B.进行抗美援朝C.进行土地改革D.一五计划
6.
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起止时间:1950年冬至1952年底  ②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③结果:近3亿多农民分到了7亿多亩土地以及农具等 ④它的完成标志着在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 ⑤这样,在农村建立了土地公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④⑤
7.
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
A.新解放区B.全国农村地区
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
8.
“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国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周恩来这段话是针对哪一件事件而发表的:(    )
A.美国发动侵朝战争B.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C.美国发动侵越战争D.英国侵略印度
9.
建国后保证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得解放,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法规是(    )
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第一个五年计划
10.
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11.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作战的军队有(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 
②朝鲜人民军队 
③“联合国军” 
④苏联人民志愿军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
12.
“地主”一词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完全消失是(  )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13.
新中国实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C.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
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
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6.
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作战的司令员是(  )
A.彭德怀B.陈毅C.贺龙D.刘伯承
17.
一首《英雄赞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常春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还有迷人的《一条大河》“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多少年来,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多少人不免心潮澎湃,联想起
A.土地革命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18.
李明自习课上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让他读一读邱少云的事迹,其用意是让他学习(  )
A.集体主义精神B.艰苦奋斗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9.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尖角状况曲线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20.
“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他是(   )
A. 董存瑞 B. 黄继光 C. 邱少云 D. 刘胡兰
21.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A.合作化B.赎买C.公私合营D.合作社
22.
楹联可反映一定的历史信息。在“万里长征,后人应识前人苦;十年浩劫,前事当为后事师”中,“前事”指的是( )
A.万里长征B.大跃进运动C.中共八大D.文化大革命
23.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4.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大规模建设的重点”。据此,我国开始实施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大跃进”运动
25.
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急于求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 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有计划性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27.
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国家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
28.
下列哪项内容出自下图法律文件?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B. “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C.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29.
为了更好的开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某地准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一部电影,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A.AB.BC.CD.D
30.
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   )
A.多种形式经营B.统购、统销形式C.合作化的形式D.公私合营
31.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文革”中,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
B.“文革”期间,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
C.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共中央果断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深得民心
D.“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粉粹江青反革命集团

3.填空题(共1题)

32.
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答案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2)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
(3)祖国大陆空前统一的事件----
(4)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事件——
(5)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
(6)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标志—
(7)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8)对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措施中违背了生产规律的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9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