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艰难探索》一文指出:以钢为钢的“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其中重工业畸形发展,从1957-1960年产值增长2. 3倍,而农业产值下降22. 8%……到1960年,粮棉的产量政落到1951年的水平。
(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图中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该时期的工业成就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并指出实现该变化的途径和影响。
(3)材料三指出“大跃进”运动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艰难探索》一文指出:以钢为钢的“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其中重工业畸形发展,从1957-1960年产值增长2. 3倍,而农业产值下降22. 8%……到1960年,粮棉的产量政落到1951年的水平。
(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图中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该时期的工业成就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并指出实现该变化的途径和影响。
(3)材料三指出“大跃进”运动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材料三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4)据材料四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一 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档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三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于的深层探析》
材料四 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4)据材料四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2.判断题- (共2题)
3.
填空题
1.1952年, 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 宪法。
3.1986年以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基本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逐渐向 的道路迈进。
4.新中国成立后,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5. 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 ”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1.1952年, 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 宪法。
3.1986年以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基本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逐渐向 的道路迈进。
4.新中国成立后,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5. 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 ”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4.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革”这场内乱。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建立了华东军区海军和北海.东海.南海舰队。
5.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主题是“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6.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7.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8.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9.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逐渐民族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的格局。
10.《863计划纲要》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六大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
1.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革”这场内乱。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建立了华东军区海军和北海.东海.南海舰队。
5.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主题是“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6.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7.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8.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9.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逐渐民族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的格局。
10.《863计划纲要》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六大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
3.选择题- (共23题)
5.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

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
B.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科学发展 |
C.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
D.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
6.
下图中,农民正在拔出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反映的是土地改革时期的一个场景 |
B.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
C.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 |
D.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
7.
1949年3月23日上午,***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进京赶考”意味着( )
A.中国革命的胜利 |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C.新中国的建立 | D.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的新任务 |
8.
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之后,新中国与邻国并肩战斗,历时3年取得某场战争的重大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场战争( )
A.使祖国实现了完全统一 |
B.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环境 |
C.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
D.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
10.
邓稼先、焦裕禄、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 B.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
C.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 D.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
11.
下表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字表明

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②“九一三”事件后,经济开始迅速回升
③“文革”虽然是政治动乱,但仍然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经济迅速回升

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②“九一三”事件后,经济开始迅速回升
③“文革”虽然是政治动乱,但仍然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经济迅速回升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③④ |
D.①④ |
12.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
C.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
13.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共中央果断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
B.“文革”中,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 |
C.“文革”期间,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 |
D.“文革”结束的标志是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
14.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实现了“和平过渡”,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A.实行股份制 |
B.廉价收购 |
C.赎买政策 |
D.无偿没收 |
16.
某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的恰当主题应当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安徽小岗村农民改革开放总设计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安徽小岗村农民改革开放总设计邓小平
A.人民政权的巩固 |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D.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
17.
“两个凡是”是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的实质是
A.彻底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 |
B.反对邓小平复出 |
C.坚持“左”的错误 |
D.坚持***思想 |
18.
1990年初,邓小平说:“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下列邓小平的著名论断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 B.“发展才是硬道理” |
C.“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 D.“摸着石头过河” |
20.
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如城乡差距大,群众看病难,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
B.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
C.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
D.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21.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提出:“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烛香。”这反映了( )
A.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 B.两岸民间团体开始整治对话 |
C.台湾当局实行高压政策 | D.两岸三通局面已经完全形成 |
22.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民主改革”的确切含义是( )
A.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B.实行民族平等,共同发展政策 |
C.建立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制度 | D.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 |
23.
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中国在我们当中就坐了属于她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了。”材料中“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了”的因素有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越来越多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越来越多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4.
某人评价1955年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周恩来的“魅力和机敏”表现为他提出了
A.和平共处原则 | B.民主和解方针 |
C.独立自主原则 | D.求同存异方针 |
26.
下图县“希望工程”的标识.我国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也在全国实施“希望工程”.其根本原因是


A.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B.我国少数地区儿童失学现象十分严重 |
C.普及义务教育依赖“希望工程”的帮助 |
D.我围农村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十分严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2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