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2018届高中历史必修二2.1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展同步测试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0669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3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现代化探索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布、洋米而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是以虽当竭蹶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我国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创办了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铔厂(以下简称南京永利铔厂)。该厂产出的化肥不仅填补当时国内生产的空白,……被誉为“远东第一”。……范旭东深知,“要振兴以农立国的中华,兴办酸事业实是当务之急”“硫酸厂平时可为民用,如国家遭受侵略,立可转为军用,因此绝不能让外国人染指”。
——李沛霖《民国时期远东第一——南京永利铔厂影像志》
材料三……所应统制的是人民的什么经济行为呢?据我的愚见,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的工作:一、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二、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三、统制货币及金融,使国内物价安定,民生康乐。四、统制人口,不使过庶,并限制劣种之传殖。五、统制大规模工业,创造国家资本。六、统制国民消费,使之合理化。
——李权时:《统制经济的前瞻与后顾》:《申报月刊》三卷八号,1934年8月15日
(1)据材料一,分析张之洞“勉力筹办”企业的初衷。
(2)据材料二,分析南京铔厂的性质和创办的主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范旭东创办南京永利铔厂时有利的政策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施上述主张产生的负面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企业的创办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
洋务经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是我国近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经济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原《大公报》记者徐盈……来信说:“在40年代,我(在重庆)写过一组关于洋务派为帝、封服务的小文,同胡绳有过讨论……我当时是指四大家族与洋务派是一脉相承的。”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
从经济的角度分析,材料中原《大公报》记者徐盈的观点是什么?你对此持何种看法?试说明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实清晰准确,论证条理有力)

2.单选题(共13题)

3.
清末状元张謇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
史学界普遍认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这种进步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
B.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C.它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大大压缩了外国资本在中国的发展空间
5.
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资本发展的特点,下列表述最完整的是
A.发展迅速
B.初期有较快发展,后期不断萎缩
C.发展缓慢
D.在官僚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榨下,全面萎缩
6.
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
A.美国
B.英国
C.苏联
D.日本
7.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产阶级反抗三座大山压迫的斗争有
①济南惨案后,全国反日会拒绝买卖日货
②九一八事变后,上海银行、钱业两公会致电国民政府要求团结御侮
③宋子文控制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
④民族资产阶级抗议《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
与晚清政府统治时期相比,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阻碍。这里“新的阻碍”是指
A.官僚资本的剥削和压迫
B.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
C.封建势力的阻挠和压迫
D.帝国主义的破坏和排挤
9.
开始于1914年的这一轮实业投资热,被史家认为是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在过去的40多年里,外国公司已经在众多民生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引发了消费的空间,民族资本正是在这一前提下,靠生产成本的低廉以及对本土市场的熟悉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材料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前提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国内市场的扩大
B.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
C.经济作物种植的增加
D.政府的鼓励与扶助
10.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大约是指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19世纪末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20世纪30年代
11.
下列哪些因素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①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与膨胀;
②日本全面侵华;
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
抗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异常艰难的原因主要有
①日军的破坏与吞并
②美国商品的冲击
③国民政府战时体制的影响
④民族资本家经营策略的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严格限制
B.辛亥革命后为资本主义扫除一些障碍
C.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实业救国思潮及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14.
据记载,1913年中国从国外进口的棉布达到1900万匹,棉纱250万担,但到1919年前后,进口规模锐减到棉布1400万匹,棉纱130万担。这主要是由于
A.中国已实现丁关税自主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倡用国货运动有力抵制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5.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 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创造了有利环境
B.列强放弃对华侵略,提供了有利时节
C.倡导国货成为潮流,拓宽了市场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拥有政策保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