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68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3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图一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它的推行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引导农民走什么样的路?开展此运动的主要原因?该运动又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以上图片中,党和人民政府对土地政策的调整说明了什么?
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值变化表
变化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材料三: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除此这外,我国还在哪一行业实行什么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材料四: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4)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
(5)我们应该从材料四中吸取什么教训?
3.
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一改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中国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某校八年级(1)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小论坛.
(1)活动准备.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员,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至少说出两个)
(2)历史溯源.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完成“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知识卡片.
时间
外交成就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3)今年是中美建交多少周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请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当时中美之间最关键的阻碍是什么问题?
(4)活动总结.我国外交形象变化的根本原因.

2.选择题(共22题)

4.
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你认为其中的数字 “28”与下面的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A.鸦片战争B.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五四运动
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采取的经济方面的措施
A.镇压反革命
B.稳定物价之战
C.追歼残敌
D.抗美援朝
6.
1950年开始新中国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
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②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④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巩固新生政权
C.发展国民经济
D.进行三大改造
8.
(题文)一个人的名字其实只是一个代号,但有些人姓名往往反映出其出生的时代特征,如“文革”时期出生的叫“马文革”“李红卫”,大跃进时期出生的叫“李跃进”,按这一逻辑去推断“李援朝”最可能出生于
A.1949年
B.1951年
C.1958年
D.1969年
9.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新疆和平解放
C.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D. 西藏和平解放
10.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教师”“最美乡村医生”……在20世纪50年代人民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有(   )
①邱少云    
②焦裕禄   
③雷锋   
④黄继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
依据统计数字,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1952年比1949年增加了40%,超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的9%,据此得出的结论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   B. 农业改造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抗美援朝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 反腐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2.
建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共同纲领》
13.
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如图的票据见证了
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4.
四川一首歌谣中写道:“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出现的历史时期是。
A.土地改革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5.
下图是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根据图表判断其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年的经济结构比例?
A.1949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
16.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其表现有( )
①“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②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  ③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
17.
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你不可能看到
A.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飞成功
B.解放牌载重汽车投入运输
C.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D.青藏铁路通车
18.
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开展土地革命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镇压反革命D.开展文化大革命
19.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列史实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指
A.祖国大陆获得空前统一
B.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C.“大跃进”运动兴起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20.
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21.
安徽省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作“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2.
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那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那次会议上制定的?()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3.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的态度和行动有(   )
①政治孤立
②经济封锁
③军事包围
④主动建交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5.
下图是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在联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决议之后的大笑图。请问这是发生在联合国大会上?
A.第24届
B.第25届
C.第26届
D.第27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