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63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8

1.综合题(共3题)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同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材料三: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撤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3)材料三中,他是谁?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作出了什么贡献?每位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梦想,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材料四: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
(4)列举“市场经济”这一口号提出过程中的主要事件。为了“与国际接轨”,中国政府做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五: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嬴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十八大报告

(5)综合上述五段材料,你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积极倡导以什么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三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4)图E中香港同归祖国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在这一伟大构想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台基本方针正在推进着祖国的统一大业?
(5)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

(1)材料一中“跪在地上办外交”的根本原因何在?
材料二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

(2)材料二中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本次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3)材料三中”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第一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二件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三件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第四件
提出“三个世界”战略思想
第五件
打破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
第六件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第七件
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八件
倡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九件
全面阐述“和谐世界”理念
第十件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4)材料四中第三件大事发生在哪一年的哪次大会上?中国为什么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回想过去,关注当今,从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中,你有何感想?

2.选择题(共17题)

4.
回眸中共走过的90年足迹,有一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选择南昌、遵义、深圳的理由分别是( )
①中共成立之地  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④指明长征的正确航向,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①③②B.②③④C.③④②D.①②④
5.
下列关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②这部宪法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③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宪法
④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⑤它表明我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6.
世界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1986年,我国为加快高技术的发展,开始实施
A.“863计划”
B.“希望工程”
C.“科教兴国”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7.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8.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二届六中全会
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藏的和平解放
②“一五”计划的实施
③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④①②③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10.
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A.1953—1957年
B.1957—1965年
C.1966—1976年
D.1978—2000年
11.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上行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
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C.“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D.“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12.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方面的史论,搭配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土地改革
消灭了私有制
B
三大改造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C
“一五”计划
完全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D
“大跃进”运动
遵循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 A B. B   C. C   D. D
13.
1956年底,***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
14.
如图是小华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
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国家完成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
16.
为了更好的开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某地准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一部电影,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A.AB.BC.CD.D
17.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下列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

A. 党的诞生 B. 打开国门 C. 南巡讲话 D. 高举旗帜
18.
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A.世界各国空前团结
B.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
C.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活动
D.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19.
对改革开放前大家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
B. 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C.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D. 时装表演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 )
A.B.
C.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