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经济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不论成功与失败,对今后的发展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所示

材料二 ***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历史教材人教版八下
材料三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 如下图所示

材料五 “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从历史上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过去的交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共融共生的关系。如今,“一带一路”65个国家,人口是44亿,占全世界人口的63%。中国虽然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但不会以老大自居,而是有事好商量,发展共建,利益共享。让“一带一路”上的国家真正得到好处、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才是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
——中国网
(1)材料一中引起我国各种经济成分比例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在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具体指什么事件?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哪一个字母代表了深圳经济特区。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是什么?
(6)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什么建议?

A.图一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图二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主 |
B.图一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地区,图二对外开放始于东南沿海地区 |
C.图一所示各项建设遭受重大挫折,图二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
D.图一所示各项成就为图二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在探索如何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遇到了许多的挫折,出现了许多的失误,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发人深省的往事)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 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哪几个事件?对此,你如何评价?
(回味无穷的话语)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中国农村的改革”指的是什么?“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请问这里指的是哪里的农民?
(3)请举出一个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并说说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鼓舞人心的数据)
时间 | 国内生产总值 | 工业增加值 | 粮食产量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978年 | 3642亿元 | 1607亿元 | 30477万吨 | 343元 |
2007年 | 246619亿元 | 107367亿元 | 50150万吨 | 13786元 |
(4)以上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一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材料二:

材料三: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材料四:

(1)指出材料一中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在西藏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体现的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何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90年、1992年发生的海峡两岸的重大事件。
(4)材料四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当前有哪些因素威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选择题- (共27题)
①大连
②深圳
③上海浦东
④海南岛
⑤重庆
A.③①④②⑤ | B.②④⑤①③ | C.②①④③⑤ | D.④①②③⑤ |
①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②都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
③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④都是对以前生产关系的改革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A.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
B.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C.土地收归国有,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
D.大量增加了土地的面积 |
A. 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 保证了三大改造顺利进行
C. 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 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A.1949年9月 | B.1949年10月 |
C.1954年9月 | D.1956年9月 |
A.三大改造完成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
C.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 D.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
A.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实现的 |
A.土地改革 |
B.三大改造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文化大革命” |
A.颁布了《共同纲领》 | B.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 D.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 D.“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
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 |
C.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A.城市的改革完全照搬了农村改革的模式 |
B.农村改革带动了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城市改革 |
C.农村和城市的改革都是为了提高生产积极性 |
D.国有企业改革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
A.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 |
B.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 |
C.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峥嵘 |
D.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B.加强两岸互联互通 |
C.共同应对南海危机 |
D.禁止台湾拥有核武器 |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