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来安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60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7

1.综合题(共3题)

1.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有多次误判,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和经济封锁,以阻止和延缓中国的崛起。但中国从不向强势低头,一次次被逼得绝处逢生,走向今天的世界强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误判)
第二次世大战后期,英国政府内部在对华政策上产生严重分歧。美国政府花费60多亿美元,不仅没能挽教国民党政权,反倒让共产党用缴获的美式装备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并最终推翻了蒋家王朝。美国的这次战略误判,促使一个新中国的诞生,从而导致美国在华利益的彻底丧失。
(1)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其彻底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对中国是否出兵朝鲜的误判)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在朝鲜仁川登陆,战火迅速向鸭绿江边蔓延,对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美国错误地认为,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力和军力薄弱,根本不敢出兵迎战。可是,在美国政治和军事将领的眼里军力薄弱的中国军队,竞把不可一世的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打败了,使中国军队一下子成为令西方刮目相看的世界强军。抗美援朝这一仗,不仅为中国打出了尊严,而且也赢得了持续至今的和平。
(2)根据材料概括抗美援朝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对中国威胁论的误判)
(20世纪)90年代,美国先是“中国威胁论”说事,这一论调甚至影响了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对华政策。在西方眼里,中国作为新兴国家,可能成为改变世界格局的力量,因此是西方共同要面对的“敌对”力量。结果怎么样?中国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举办G20峰会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宣扬“中国威胁论”,请用史实驳斥美国的这一论调。
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材料三  “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对中国梦的艰苦求索,从来没有停止过。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一系列梦想变为现实。
材料二中国梦,承载着13亿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追梦之路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最近几年,我国每创造一元财富,消耗的能源是发达国家的数倍;雾霾严重等等。
材料三袁隆平说:“我做过一个梦,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乘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梦在前方,路在脚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请概括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一系列梦想变为现实的主要原因。
(2)有人认为:“经济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而要保护环境又会限制经济的发展。”试简要评析这一观点。为解决这问题,请你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2.列举题(共3题)

4.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人物。
(1)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的是    
(2)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会议成功召开的是    
(3)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4)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5.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离不开中国。根据提示写出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的名称。
(1)1971年10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国际组织是    
(2)1991年我国加入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    
(3)顺应经济全球化,2001年12月加入的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组织是    
6.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都作出过重大贡献。
(1)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________。
(2)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
(3)为了促进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央提出实施________战略。

3.判断题(共3题)

7.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没收政策。    (判断对错)
改正:    
8.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起冤案平反,恢复彭德怀的一切名誉    (判断对错)
改正:    
9.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判断对错)
改正:    

4.选择题(共18题)

10.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段碑文写道:“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此碑文所指的历史阶段是(  )
A.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1.
彻底摧毁了中国存在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的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1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请按时间先后顺序给下列事件排序
①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农业合作化
③土地改革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13.
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2周年,某班同学准备出一期主题画片展。以下图片可作为展品的有(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
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大力发展重工业
C.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 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15.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典型代表分别是(  )
A.深圳和浦东B.深圳和海南C.浦东和海南D.海南和厦门
16.
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B.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共十八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7.
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中对国家那些方面的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①经济体制改革②政治体制改革(  )
③文化体制改革④社会体制改革⑤生态文明体制改革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
18.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不包括(  )
A.实现中国梦必须推进依法治国
B.实现中国梦公须走中国道路
C.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D.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三个代表思想
20.
导弹部队在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作为我军的独立军种。第二炮兵部队创建于
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B.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C.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21.
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中没有关系的是(  )
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一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外交的基本准则
C.大国干涉一万隆会议
D.“求同存异”的方针一一亚非会议成功进行
22.
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④②③①
B.③④②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23.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举指中,推动西藏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
②修建青藏铁路③在西藏设立经济特区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
下图说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外交(  )
A.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重点加强与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
C.拒绝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D.在国际事务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25.
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根本的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坚持资本主义道路
C.坚持国共两党平等对话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6.
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青蒿素是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的
B.青蒿素是在2015年被发现的
C.青蒿素能够有效抵抗疟疾
D.屠呦呦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7.
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交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法错误的是
A.1991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B.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C.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D.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列举题:(3道)

    判断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