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同步练习1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检测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555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4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周恩来
(1)材料一中的“起义”指何时爆发的什么起义?
(2)“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是吸取了什么历史事件的教训?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诗中红军“远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远征”途中哪次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岁月沧桑,八十载,追风逐浪。掬泪祭,爱国英烈,义举悲壮。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游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忆昔日,江山妄,长城愤,谁可挡?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看神州,威力震寰宇,豪情放!”
——《满江红·纪念五四运动》
(1)这首词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2)材料二这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3)上图见证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
(4)结合所学知识,为上述历史事件确立一个学习主题。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材料二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2个月”是指从________年10月至________年10月。
“11个省”是指________、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________。
(3)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在中国近代史上,一批批先进的仁人志士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进行了艰苦的奋斗,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哪些优秀的品质?

2.选择题(共13题)

4.
以下叙述符合下图情景的是( )
A.红军主力损失惨重B.红军解放了贵州遵义
C.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D.红军声东击西,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5.
下面所示是四位同学学习完“遵义会议”后发表的看法,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 ) 
A.甲和丁B.乙和丙C.甲和乙D.丙和丁
6.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不包括( )
A.妥协退让B.艰苦奋斗C.自信自强D.坚持不懈
7.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最早提出建立“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 )
A.国民党“一大”B.中共“一大”C.中共“二大D.中共三大
8.
“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诗歌,诗中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目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
B.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一,统一全国
D.共同抗日,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9.
如下图所示中国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B.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10.
“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这是《长征组歌》中的《告别》的部分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告别”的发生地是( )
A.井冈山B.中央革命根据地C.遵义D.南昌
11.
国共合作是当今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引擎。翻阅历史,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创建
D.国民革命的正式开始
12.
“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啰)功!”这首江西民谣中的“朱德来会***”发生在()
A.南昌起义前夕
B.秋收起义后
C.第五次反“围剿”中
D.遵义会议后
13.
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B.创建了第一个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
C.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4.
音乐老师正在教初二(5)班学生唱一首歌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打倒军阀,打倒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一首歌反映的历史背景是在:(  )
A.北伐战争B.武昌起义C.护国运动D.辛亥革命
15.
诗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下列***诗句中,与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下图所示地点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A. 金沙水拍云崖暖
B. 大渡桥横铁索寒
C. 更喜岷山千里雪
D. 三军过后尽开颜
16.
“一百年前,一次革命点燃了他们的救国之梦。一所学校,在腥风血雨中奇迹般诞生。无数热血男儿历经千难万险,从四面八方奔向同一个地方——黄埔军校。”下列关于黄埔军校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B.蒋介石曾任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
C.军校培养了国民革命军的骨干力量D.黄埔军校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