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版)第七单元检测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524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2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介石邀***到重庆谈判的电报(1945年8月20日)
材料二 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歼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所定剿匪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近剿,迅速完成任务。
——蒋介石给何应钦的密电(1945年10月13日)
材料三 回想这二十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1945年11月16日)
材料四 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杜鲁门《回忆录》
请完成:
(1)蒋介石电邀***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9——10月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2)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上述材料中有何依据?在当时的实际行动中有何表现?
(3)蒋介石为什么玩弄两种手段?在上述材料中有何依据。
(4)对于蒋介石玩弄两种手段,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这在上述材料和历史史实中有什么依据?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惊呼:“这简直是惊人的事件,不亚于当年法国‘马奇诺防线’被攻破!”对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周恩来则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路是他的“铁丝网”,长江是他的“内壕”,而我们已经过了“铁丝网”,打到他的“内壕”了。
请回答: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在什么时间?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不久全面内战爆发了。这时的国民党拥有优势的兵力和精良装备,又有美国政府的支持,扬言在三五个月内消灭人民解放军,结果却是处在劣势的人民解放军仅用了三年时间,彻底打败国民党军队,取得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基本胜利。
材料二 

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
材料三 
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
民工
543万人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两
牲畜
76.7万头
船只
8 500只
粮食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材料四 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
(1)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的情景与哪次战役有关?图中的“北平城”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解放的?
(3)材料四中,“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的标志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至少列出两条)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二

材料三电视剧《解放》深刻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全面而又形象地告诉观众: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选择了新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表现出怎样的态势。这种态势决定当时双方各处于怎样的战略地位?
(2)材料二中图片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哪一重大事件?为什么说它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材料三中“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选择了新中国”,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电视剧《解放》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2.选择题(共17题)

5.
南昌起义、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B.人民政权不断巩固
C.广大农民支援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6.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今天海峡两岸还未实现统一。这一问题是哪一次战争的历史遗留问题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7.
1945年8月,***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任务是国内斗争。”你认为此斗争主要集中在
A.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斗争
B.内战与和平之争
C.建立什么样的国家之争
D.是否争取外援之争
8.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的重庆谈判是一场政治斗争。下面对这场斗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国民党进行谈判是政治欺骗
B.中国人民希望谈判成功
C.中国共产党不应该同骗子谈判
D.谈判有一定成果
9.
这次军事行动发生在1947年6月,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在其中一场战役中,刘伯承号召大家:“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次军事行动是
A.转战陕北
B.台儿庄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百团大战
10.
文献记录片《走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的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攻克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D.取得了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
11.
在辽沈战役中,中央军委指示一定要先攻下某城市,截断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实行***“关门打狗”的作战方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个城市是
A.山海关
B.锦州
C.沈阳
D.天津
12.
下图反映了南京解放时的欢庆场面。请你判断,这一场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一次著名战役有关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13.
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一切唯听天命而已。”蒋介石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  )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 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节节胜利
C. 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北平
D. ***和朱德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
14.
为使课堂内容生动丰富,老师要求每学习完一个单元后,都有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互相推荐影视作品。学习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单元后,他们推荐的下列四部作品有错误的是
A.《重庆谈判》
B.《大决战》
C.《渡江侦察记》
D.《西安事变》
15.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启程向北平进发。***风趣地说这是“进京赶考”,25日,***一行乘坐火车到达北平西郊的清华园车站,随后乘汽车来到颐和园进餐、休息,当晚入住香山的双清别墅。哪次战役的胜利使“进京赶考”能够成行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6.
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17.
对于重庆谈判,有人说成功了,有人说失败了。下列哪一史实说明了重庆谈判的失败 (  )
A.签订“双十协定”B.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全面内战的爆发D.对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
18.
下列描述符合平津战役特点的是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19.
从历史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请观察以下三幅图片并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影响

A.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D.表明南京国民党政权已经垮台
20.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21.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