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七律·长征》,回答下列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
(1)请你说说红军长征的原因和开始的时间。
(2)诗中第5句的军事意义是什么?第6句指的是何事?长征中最能体现***的军事才能的是哪一件事?说说《长征》反映了长征中的哪些事件?
(3)《长征》诗中说“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分别是哪些?
(4)学了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你认为长征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对此,你有何感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
(1)请你说说红军长征的原因和开始的时间。
(2)诗中第5句的军事意义是什么?第6句指的是何事?长征中最能体现***的军事才能的是哪一件事?说说《长征》反映了长征中的哪些事件?
(3)《长征》诗中说“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分别是哪些?
(4)学了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你认为长征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对此,你有何感想?
2.
图说历史
结合所学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Ⅰ.红军长征起点是_____(填写地名);
Ⅱ.党召开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在图中_____处(填写对应字母)。
Ⅲ.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在____(填地名)
(2)简要说明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结合所学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Ⅰ.红军长征起点是_____(填写地名);
Ⅱ.党召开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在图中_____处(填写对应字母)。
Ⅲ.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在____(填地名)
(2)简要说明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2.选择题- (共16题)
8.
小明中考后准备参加“重走长征路”旅游活动,如果你是导游,请你为小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旅游线路( )
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
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
C.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
D.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
9.
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B.北伐战争 |
C.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
D.南昌起义 |
10.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名句。其中“从头越”反映了( )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
D.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 |
11.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以下关于“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使红军打退了敌人的第五次“围剿” |
B.它为中共遵义会议的召开准备了条件 |
C.它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D.它体现了红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
12.
如下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

A. 1933年10月 B. 1934年10月
C. 1935年10月 D. 1936年10月

A. 1933年10月 B. 1934年10月
C. 1935年10月 D. 1936年10月
13.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伟大传奇”是指()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红军长征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红军长征
15.2017年央视3·15晚会报道,深圳执法人员对部分商家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揭开一些食品外包装的中文标签后,赫然显露出食品的真实产地可能是日本核污染地区东京都。而这些食品早已被我国明令禁止进口。这些商家的行为,主要侵犯了消费者的( )
16.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①遵义会议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会宁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⑦四渡赤水
①遵义会议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会宁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⑦四渡赤水
A.①⑦②⑥④③⑤ | B.①②④⑦⑥③⑤ |
C.①②④⑥⑦③⑤ | D.①⑦②④⑥③⑤ |
17.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下列关于遵义会议叙述不准确的是( )
A.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
B.解决了张国焘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
C.确定了***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D.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