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44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8/7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如图,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开展这一运动的法律文件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事件的完成,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55年前,党中央和***同志高瞻远嘱,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重大决策。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人民解放军迅速进军西藏,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宣告和平解放。“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是西藏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它标志着西藏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经济羁绊,开辟了西藏人民从黑暗痛苦走向光明幸福的伟大新时代。
﹣﹣中国广播网《纪念西藏和平解放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西藏的和平解放是西藏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你认为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为了密切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先后建成了哪三条著名的入藏公路?
(3)为了稳定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我国已经设立了多少个民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何历史影响?

2.选择题(共26题)

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条道路的共同点是( )
A. 坚持中心城市暴动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4.
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新闻报道中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A.1945
B.1949
C.1951
D.1956
5.
如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 )
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鼓舞了农民信心
6.
“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这首诗赞美的英雄人物是
A.雷锋B.黄继光C.邱少云D.董存瑞
7.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
A. 全境解放 B. 社会主义 C. 国家富强 D. 民族独立
8.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一经问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它体现了(  )
A.中国工农红军争取胜利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抗日军民抵抗侵略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英雄气概
C.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高寒地区的必胜信念和顽强意志
9.
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人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居安思危B.无私奉献C.救亡图存D.乐观主义
10.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歌谣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B.中共“八大”的召开
C.“文化大革命”的开展D.实行改革开放
11.
如下表是我国建国初期部分年份经济数据表。该表表明我国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长率(%)
钢(万吨)
135
535
296
生铁(万吨)
193
594
208
粮(万吨)
16392
19505
19
 
( )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大跃进已全面开展
C.包产到户全面落实D.“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12.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不同于中国历代法律、不同于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宪法的根本之处在于(  )
A.它加强了政治和法制建设
B.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C.它真正反映了人民的利益
D.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3.
下图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品牌,该品牌企业创办于 1669 年,以配方奇特、制作 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1954 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理乐松生响应 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一行为的时代背景是(   )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进行三大改造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人们生活从解决温饱到追求吃得健康,少年儿童从有学上到要上好学……但这些理想追求与当前社会现实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反映了(  )
A.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
B.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享乐奢靡之风盛行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15.
2012年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  )
A.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C.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D.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16.
“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17.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
A.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B.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C.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18.
如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E到F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展开
B.“大跃进”的影响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
19.
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
20.
新华社电文曾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决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上所做的战略决策是
A.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1.
下列外交活动中,最能反映当年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重大外交活动是中国(  )
A.重返联合国B.中日关系改善
C.1979年邓小平访美D.加入WTO
22.
如下表是中美贸易情况统计图。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因素有(  )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6
1980年
3755
1059
1985年
3855
3840
 
①中日建交
②“一五”计划的完成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3.
黄旭华被称为“国核潜艇之父”。他从1957年到1986年,从34岁到63岁,黄旭华与老家亲人神秘“失联”30年。黄旭华曾讲过:“若有人问我们如何评价这一生,我们会说,此生没有虚度,我们的这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给核潜艇事业……•我们此生无悔!”这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  )
A.忠于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B.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
C.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D.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24.
“1955年……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求同存异”,这是有人在一份破损的报纸上依稀读出的内容。据此判断这份报纸可能是在报道(  )
A.万隆会议B.中印、中缅《联合声明》
C.抗美援朝D.中国参加APEC会议
25.
1984年12月,中英双方通过长达两年多的外交谈判,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促成和谈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B.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废除
C.中国重返联合国D.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26.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B.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27.
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军兵种
人民海军
人民空军
战略导弹部队
火箭军
战略支援部队
建立时间
1949年4月
1949年11月
1966年7月
2015.12
2015年12月
 
①我国国防力量不断壮大
②我军逐步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③我军逐步实现现代化
④我国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⑤祖国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③⑤
28.
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服装产业迅猛发展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D.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3.单选题(共1题)

29.
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
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
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
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

4.填空题(共2题)

30.
请为下列历史事件在历史时间轴上找出相对应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
并在答题卡上将题目对应选项信息点涂黑。
A.三大改造   
B.党的十九大召开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邓小平南方谈话
31.
请将相对应的史实进行配伍
    )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A.屠呦呦
    )两弹元勋
B.邓稼先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C.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D.翟志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6道)

    单选题:(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