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历史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检测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354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6

1.综合题(共2题)

1.
以下材料是某一历史人物的大事年表,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大事年表中的哪一事件被视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1936年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参与谈判,提出了什么主张?
(3)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表明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4)1958年,为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我国发动了哪两场运动?
(5)根据年表的内容,请判断这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大事年表?
(6)通过以上历史大事年表.你认为这种记述方式对我们学习历史知识有何益处?除了上表这种人物大事年表,你还能制作哪些类型的历史大事年表?请举出一例。例如:中共党史大事年表
2.
材料论述题

(1)材料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哪一事件作了准备?
(2)根据材料提供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并任意选取其中的两个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对提炼出的主题加以阐述说明。(要求:主题立意明确精炼,史实阐述符合主题)

2.选择题(共14题)

3.
1956年,荣毅仁将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国家,为新中国的工业振兴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红色资本家,他的举动属于(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4.
下图体现当时我国(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C.优先发展农业
D.优先发展社会文教
5.
1954年9月,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6.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大跃进”的开展
7.
下图中B点到C点经济发展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8.
历史名词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大串联”、“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私有制退出历史舞台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10.
下表中不同身份职工人数变化的原因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大跃进”运动的展开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
下图宣传画呈现的场景出现在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
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专家学者遭到无端迫害,反映了当时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B.没有制定法律
C.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D.“二月逆流”的出现
14.
观察下图,厦门华垦火柴厂的改造属于( )
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服务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
(题文)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取的最主要教训是(  )
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B.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
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D.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6.
1958年《人民日报》报道:福建南安花生亩产13241斤。该报道反映了()
A.我国农村经济高速发展B.农村合作化的优越性
C.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D.文革时期“左”的错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