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廉江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34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7

1.综合题(共1题)

1.

   党和政府非常关心“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解决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国家能否长治久安。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材料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到了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温饱线以上。村集体欠债3万元,人心涣散,村里连续多年没有选出‘两委’班子,村里乱建房、乱倒垃圾普遍,环境很差。这与‘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名气相比十分不相称”

——新华社·人民网

(1)图一反映了包括农业改造在内的三大改造在高速进行。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哪一年?有何历史意义?

(2)图二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产生的严重失误。它造成了哪些严重影响?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3)在图三这一重大会议后,中央对农村的经济体制作出什么调整?

(4)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农村改革存在什么问题?

(5)俗话说:农业要发展,离不开“两平”,其中一是袁隆平,二是邓小平。请你概括农业发展需要哪些必备条件?

2.选择题(共22题)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分别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是(   )
①井冈山道路
②资本主义道路
③俄国城市中心道路
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
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文中的“一步”是指(   )
A.结束“两个凡是”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提出“一国两制”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1987年与改革前相比,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种由120种减少到60种,国家统配物资由259种减少到26种,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这说明(   )
A.计划经济体制得以根本改变B.物资价格“双轨”现象得到改变
C.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增强D.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5.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每一农户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获得耕种一份土地的责任,这份土地以前是由集体耕种的。在卖给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后,农户可随意处理其产品。”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推行农业合作化B.实行土地改革运动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6.
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7.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一代有理想,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时代赋予当代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国梦而奋斗,横线上应填上(   )
A.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
B.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C.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己任
8.
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   )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00年时D.改革开放100年时
9.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 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10.
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一经问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它体现了(  )
A.中国工农红军争取胜利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抗日军民抵抗侵略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英雄气概
C.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高寒地区的必胜信念和顽强意志
12.
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1956年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B.全国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D.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
13.
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做出的共同贡献是(  )
A.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
B.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C.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D.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14.
阅读表格,你认为人均口粮和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粮食
产量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1976年
17500千克
115千克
32元
1979年
66150千克400千克
200元
 
 
A.人民公社的建立B.生产方式的改革
C.土地改革的完成D.科学技术的进步
15.
读题表:《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表中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1年(比率)
1981年(比率)
1991年(比率)
日本(11.8%)
中国内地(19.3%)
中国内地(28.7%)
新加坡(11.6%)
美国(11.5%)
美国(20.9%)
印尼(9.1%)
印尼(10.2%)
德国(6%)
 
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B.改革开放的实施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D.中国重返联合国
16.
《人民日报》社论在评论某一次重大会议时指出:“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
17.
张伟前往我国地理位置最南边的经济特区参观学习,他到达的是
A.厦门B.深圳C.珠海D.海南
18.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于2001年、2014年两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反映出我国
A.促进同亚非各国团结协作B.宣传新型地区安全观念
C.谋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参与地区性多边外交活动
19.
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次握手”表明(   )
A.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20.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开放之初,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全球资金与技术到中国去;现在,中国打开大门,带着资金和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中国带着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的是(   )
A.第一辆坦克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籼型杂交水稻D.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21.
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政府注重民生
②脱贫任务完成
③休闲需求增加
④法制体系健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
如今的中国正一步步地实现着“中国梦”、“强国梦”、从“神五”到“神十”的成功发射,证明了我国在下列哪一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A.原子能技术B.海洋技术
C.生物工程D.航天技术
2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   )
A.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B.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
C.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D.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