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633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2

1.综合题(共3题)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图1农民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图2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了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小岗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千克,油料2万多千克。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的一次社会变革,这次变革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的怎样的调整?
(2)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4)通过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2.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述着一段历史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场面?在这一天***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在经济和军事领域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3)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
(4)上面四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主题?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二: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为了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
材料三:历史进入了二十—世纪,随着国民经济“十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绩,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时代”始于我党的哪次会议?这次会议重点解决了哪些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有企业的“松绑”是怎样进行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选择题(共22题)

4.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A.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经验
5.
春生的奶奶给春生讲过去的事情。老奶奶说:“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啊,大家都很穷。我们穿得衣是用洋布做的,我们用的火柴叫洋火,我们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你知道我们结束洋油时代是在何时吗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
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B.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C.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1949年来北平)参加的代表单位45个,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正式代表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共662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
A.组织领导工人运动B.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筹备建立新中国D.商讨国有企业改革
8.
美国上将克拉克对他的幕僚说:“美国上将在一个没有打胜的停战书上签字,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这里说的“停战书”签字的时间是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9.
解放初期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C.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D.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10.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着这首战歌,奔赴朝鲜前线。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①朝鲜爆发内战
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③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
如图是1950年流行的一幅木版画《争阅土地改革法》这幅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大大提高的生产效率
B.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农村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
D.农业生产遭到了破坏,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12.
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 ***批评“四人帮”
14.
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乙到丙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国有些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创立的( )
A.电子工业B.原子能工业C.航天工业D.钢铁工业
16.
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准备举办“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资料,适合采用的有(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大庆油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 实现国家工业化
B.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实行改革开放
D. 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18.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9.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个体经济
④私营经济
⑤中外合资企业
⑥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0.
某校大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提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你认为它指的是(   )
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D.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1.
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22.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中共十二大上
C.中共十三大上
D.中共十四大上
23.
十九大的中题是:不忘初心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
A.继续前进
B.牢记使命
C.方得始终
D.砥砺前行
24.
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排列正确的是(  )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经济特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
25.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巨变指的是( )
①辛亥革命     
②五四运动
③抗战胜利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⑤改革开放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⑤D.③④⑤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