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中国共产党善于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和路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但是从鸦片战争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帝国主义采取较温和的形式侵略中国时,封建地主阶级则向帝国主义投降,共同压迫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往往以国内战争的形式反抗二者的同盟,这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
——摘编自王卫恒《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三个误区》
材料二1956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共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遗憾的是,八大精神没有得到持续的全面贯彻。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八大”精神的继承和超越。
——摘编自杨鹏《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时期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特征及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相应政策调整。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主要历史依据,并简述建国以来我党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启示。
材料一***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但是从鸦片战争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帝国主义采取较温和的形式侵略中国时,封建地主阶级则向帝国主义投降,共同压迫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往往以国内战争的形式反抗二者的同盟,这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
——摘编自王卫恒《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三个误区》
材料二1956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共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遗憾的是,八大精神没有得到持续的全面贯彻。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八大”精神的继承和超越。
——摘编自杨鹏《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时期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特征及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相应政策调整。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主要历史依据,并简述建国以来我党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启示。
2.选择题- (共9题)
2.
2015年12月26日是***诞辰122周年纪念日。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的学说
A.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
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
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
3.
孙中山割辫子于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之后;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吃过很多洋面包的辜鸿铭在辛亥革命很久以后还拖着辫子。这说明剪辫
A.促进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
B.是观念与立场变革的象征 |
C.给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
D.先后次序反映了觉悟的高低 |
4.
“自西医发明齿科之学,世之患齿病者,皆受其益。至其所镶之齿,有磁制者、有金制者。金制者价较昂贵,最觉璨然可观,于是此风盛行,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结嵌二三粒”。这种现象表明了当时社会
A.盛行外来文明冲击下的拜金之风 |
B.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
C.口腔医学受到了国人的追捧 |
D.全盘西化的偏激文化心态 |
5.
下图为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单位:万人)统计图。据此可以推知,出现下面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留学回国人数大量持续增长 |
B.留学生文化归属感越来越强 |
C.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
D.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6.
1953到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额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2010年全国人大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分配。这种变化说明了
A.改革开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B.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变 |
C.民主政治建设开始走向平等 |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7.
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厂成立。德国《明镜》周刊一位记者感慨:“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这反映当时的中国
A.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 |
B.政策环境不利于外企发展 |
C.浦东成为改革开放的标志 |
D.工业发展未融入世界潮流 |
8.
2002—2015年,中国进出口实现年均增速15.31%。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0.51万亿美元,仅占全球进出口额的4.02%。到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3.96万亿美元,约为2001年进出口总额的8倍,占全球进出口额的11.89%。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
B.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加强 |
C.“一带一路”经济倡议已逐步实施 |
D.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
9.
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这番话旨在强调
A.对外开放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 |
B.新中国外交推动了经济发展 |
C.工业革命使中国经济发展迟缓 |
D.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社会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