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5题)
2.综合题- (共2题)
6.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材料三 “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行业 | 1953年农轻重比例(%) | 1957年农轻重比例(%) |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
农业 | 52.8 | 43.5 | 4.5 |
轻工业 | 29.6 | 29.2 | 12.8 |
重工业 | 17.6 | 27.3 | 25.4 |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材料三 “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3.选择题- (共18题)
8.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后,美国代表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代表们“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原因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B.中日关系正常化 |
C.中美关系正常化 | D.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9.
《共和国的足迹》中写到:“它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其中,“新的历史纪元”开启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 |
B.土地改革运动 |
C.抗美援朝 |
D.新中国的成立 |
10.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新中国成立初提高农民地位的措施是
A.新中国成立 |
B.土地改革 |
C.抗美援朝 |
D.人民公社化 |
11.
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1949年,你们说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在我们日本无人相信。看看你们中国人,100多年来一个失败接一个失败,几千个外国侵略者就可以直入你们首都杀人放火,你们就得割地赔款。后来你们出兵朝鲜,你们把美国人从朝鲜半岛北面压到了南面,看来中国人是真的站起来了。”材料认为
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B.几千个外国人就可以攻下我们的首都 |
C.100多年来我们一直被列强割地赔款 |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
13.
他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开始改变当地贫穷的面貌: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这位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模范人物是
A. 雷锋
B. 王进喜
C. 邓稼先
D. 焦裕禄
A. 雷锋
B. 王进喜
C. 邓稼先
D. 焦裕禄
14.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B.土地改革完成 |
C.“一五计划”完成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6.
下图是小明在复习时绘制的时间轴。其中,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严重失误是( )

A. 三大改造后期要求过急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A. 三大改造后期要求过急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17.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A.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实现的 |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B. 发展乡镇企业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A.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B. 发展乡镇企业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21.
“这次会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C.中共十二大 |
D.中共十三大 |
23.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段《凤阳花鼓词》反映的是建国后哪一时期的凤阳面貌?
A.土地改革时期 |
B.三大改造时期 |
C.文革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24.
(题文)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1971年,我们第一批记者随亨利·基辛格进入毛的中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和周恩来,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新时期。”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B.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
C.中美两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 |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25.
新中国成立,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外交成就。下列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②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①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②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②①④③ | B.①②④③ | C.④①②③ | D.②①③④ |
4.填空题- (共3题)
26.
1957年,___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___________的建成,结束了我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5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